拼音注音 : Mù Xu
別名 : 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
來源 : 豆科苜蓿Medicago sativa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 各地栽培。
化學成分 : 根含有結晶性皂甙,水解產(chǎn)生苜蓿酸(medicagemic acid)及三種三萜皂甙氨基酸等。葉含有芒柄花醇(ononitol)、維生素A元及C、D、E、K等。胚乳含有維爾寧(蠶豆喋呤核甙,vernin,C10H13O5N5)。
性味 : 苦、微澀,平。
功能主治 : 健胃,清熱利尿。主治腸炎,尿路結石,夜盲 用法用量 : 0.5~1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蝓r草2~3兩,搗汁服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ù Xu 別名 : 牧蓿(《爾雅》郭填注) 出處 : 《別錄》 來源 : 為豆科植物紫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蚰宪俎5娜荨O?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秋收割 原形態(tài) : ①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長達2~5米。根莖發(fā)達;有蔓莖或無,莖高30~100厘米,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約在15~25枝不等 化學成分 : 紫苜蓿含皂甙 藥理作用 : 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松弛作用,但并不使羊引起臌脹。苜蓿素在0.00002濃度時能顯著抑制離體兔小腸之收縮。4毫克苜蓿素注入在位兔小腸腔,可使蠕動收縮減慢。甲基苜蓿素本身對離體兔小腸無明顯作用,但如先加入浴管中,可輕度拮抗苜蓿素的作用。用紫苜蓿鮮葉作飼料,可能引起動物嚴重臌脹,胃中氣壓太大可壓迫橫膈及血管,使動物窒息而死。苜蓿素尚有輕度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并對小鼠脊髓灰白質炎有效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①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②《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③《本草衍義》:"利大小腸。"④《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石。" 用法用量 : 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復方 : ①治膀胱結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②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ù Xu 別名 : 牧蓿 英文名 : Herb of Alfalfa, Herb of California Burclover,Alfalfa,Lucerne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紫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紫苜蓿:生于曠野和田間。2.南苜蓿:長江下游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1.紫苜蓿 化學成分 : 紫苜蓿含皂甙 藥理作用 : 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松弛作用,但并不使羊引起臌脹。苜蓿素在2×10(-5)濃度時能顯著抑制離休兔小腸之收縮,4mg苜蓿素注入在位兔小腸腔 歸經(jīng) : 脾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清脾胃;清濕熱;利尿;消腫。主尿結石;膀胱結石;水腫;淋癥;消渴 用法用量 : 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各家論述 :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芒硝
下一篇:
茅栗根
《中藥大辭典》:苜蓿
《中華本草》: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