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àn Hú Tuí Zǐ Yè
出處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的枝葉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生物堿、黃酮甙、香豆精、三萜 藥理作用 : 豚鼠腹腔注射蔓胡頹子葉煎劑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小鼠腹腔注射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口服也無祛痰作用(酚紅法) 性味 :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酸,平 功能主治 : ①《廣西藥植名錄》:"退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àn Hú Tuí Zǐ Yè 英文名 : Leaf of Glabrous Elaeagnus 出處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的枝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laeagnus glabra Thunb.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叢中 原形態(tài) : 1.蔓胡頹子 常綠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達6m。無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輛長5-8mm;葉片革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2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被褐色鱗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化學(xué)成分 : 莖枝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葉含熊果酸、β-谷甾醇。樹皮含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預(yù)試葉含黃酮甙、生物堿、香豆精、氨基酸、有機酸、三萜類、糖類及酚類物質(zhì)。 藥理作用 : 豚鼠腹腔注射蔓胡頹子葉煎劑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露引喘法)。小鼠腹腔注射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口服也無祛痰作用(酚紅法)。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退熱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蔓胡頹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