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ǎ Lìn Huā
別名 : 劇荔花(《吳普本草》) 出處 : 《綱目》 來源 : 鴦尾科植物馬藺的花蕾 生境分布 : 產(chǎn)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等地。 性狀 : 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 性味 : 咸酸微苦 注意 : 《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氣,癰疽。①《本經(jīng)》:"去白蟲。"②《別錄》:"療喉痹。"③《綱目》:"主癰疽惡瘡。"④《江蘇植藥志》:"治吐血,衄血,金瘡;又為利尿解熱藥;消癰腫及疝痛。"⑤《河北藥材》:"利尿。治淋疾,解諸毒藥。"⑥《山西中藥志》:"破宿血,養(yǎng)新血,斷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瘡,諸癥寒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 復(fù)方 : ①治咽喉閉不通:馬藺花一兩,蔓荊子一兩。上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暖水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②治小便不通: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為末,每酒服二錢。(《十便良方》)③治癰腫瘡癤:馬藺花二錢,馬齒莧一兩,蒲公英一兩。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④治面及鼻病酒皶:馬藺子花,杵,敷之。(《肘后方》)⑤治偏墜疝氣:馬藺花二兩(蘿白子同炒),川楝子一兩五錢(橘核同炒),吳茱一兩(浸酒,炒),木香二錢(不見火)。為末,每服一、二錢,用好酒調(diào),空心服。(《本草述》)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ǎ Lìn Huā 別名 : 劇荔花、蠡草花、馬楝花、潦葉花 英文名 : Flower of Chinese Small Iris 出處 : 1.《本草綱目》:按葉盛《水東日記》云:北方田野人患胸腹飽脹者 來源 : 藥材基源:鳶尾科植物馬藺的花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原形態(tài) : 馬藺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 性狀 : 性狀鑒別 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 歸經(jīng) : 歸胃 性味 : 微苦 注意 : 《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去白蟲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腸薯蕷
下一篇:
馬蹄葉
《中華本草》:馬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