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Piāo Yáo Dòu
別名 : 瓢搖豆(《履巉巖本草》)。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種子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小巢菜"條。 化學成分 : 蛋白質含量較高 性味 : 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 : 活血,明眼 復方 : 活血明眼:瓢搖豆不以多少,曬干為細末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Piāo Yáo Dòu 別名 : 飄搖豆。 英文名 : Seed of Pigeon Vetch,Seed of Tare Vetch, Seed of Tiny Vetch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巢菜Vicia hirsuta (L.)S.F.Gray的種子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小麥田或山坡 原形態(tài) : 小巢菜 一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蛋白質含量較高。 歸經 : 脾;胃經 性味 : 性涼 功能主治 : 活血;明目。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 內服:研末 復方 : 活血明眼:瓢搖豆不以多少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5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泡泡草
下一篇:
爬山猴
《中華本草》:漂搖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