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ī Guā Ténɡ
來源 :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藤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通經活絡 用法用量 : 1~2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ī Guā Ténɡ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莖,夏、秋季采取。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絲瓜"條。 化學成分 : 絲瓜藤含皂甙。 藥理作用 : ①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絲瓜藤煎劑、絲瓜藤鮮汁及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麻醉狗口服絲瓜薛煎劑5克/公斤,對呼吸道粘液分泌量無明顯影響。小鼠口服絲瓜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有明顯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紅的作用(酚紅法)。②抗菌作用絲瓜藤粉煎劑與酒精浸劑對呼吸道常見細菌有較弱的抑制作用,對肺炎球菌作用稍強,絲瓜藤鮮汁無抑菌作用。 歸經 : 《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 性味 : 《本草求原》:"苦,微寒,小毒。" 功能主治 : 舒筋,活血,健脾,殺蟲。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經不調,水腫;齒露,鼻淵,牙宣。①《綱目》:"藤及根,治齒匿、腦漏,殺蟲解毒。"②《本草求原》:"和血脈,話筋絡,滋水,止陰痛,補中健脾,消水腫。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產后驚風,調經。"③《嶺南采藥錄》:"解暑熱。"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2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煨存性研末調敷。 復方 : ①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至腦亦時痛:絲瓜藤近根三、五寸許,燒存性為細末 臨床應用 :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㈠煎劑:取絲瓜藤(干)3~8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ī Guā Ténɡ 英文名 : Towel Gourd Stem, Stem of of Luffa, Stem of Towel Gourd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奧絲瓜的莖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 毒性 : 1.大鼠口服絲瓜藤煎劑10g/kg/日,共14天,對體重、體溫、心電圖及肝、腎、心、肺等均無明顯影響。2.犬口服5g/kg,肝功能未見異常。3.毒性:煎劑每日給大鼠灌胃10g/kg,連用14天,肝、腎、心、肺病理切片未見異常改變。 化學成分 : 1絲瓜藤 含人參皂甙(ginsenoside)-Re 藥理作用 : 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絲瓜藤煎劑、絲瓜藤鮮汁及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L13),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2.對呼吸道作用:麻醉狗口服絲瓜藤煎劑5g/kg,對呼吸道粘液分泌量無明顯影響。小鼠口服絲瓜藤和葉的甲醇提取物(L13和L14),有明顯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紅的作用(酚紅法)。3.抗菌作用:絲瓜藤粉煎劑與酒精浸劑對呼吸道常見細菌有較弱的抑制作用,對肺炎球菌作用稍強 歸經 : 歸心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舒筋活血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綱目》:藤及根,治齒NI、腦漏,殺蟲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藥大辭典》:絲瓜藤
《中華本草》:絲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