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ān Xiǎo Jú
別名 : 山柑橘、野沙柑 來源 : 為蕓香科山小橘屬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灌叢、丘陵及村邊。分布于廣西、廣東等省區(qū)。 原形態(tài) : 直立灌木,高約4米。幼枝及芽被銹色毛。葉互生,有柄;單葉及羽狀復(fù)葉雜見,小葉3,少為2,對生或互生,小葉片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或急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透明腺點(diǎn)。夏、秋開白色小花,組成腋生小形密花圓錐花序,花序軸薄被銹色小毛 性味 : 辛、甘,平。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積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腫痛。 用法用量 : 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備注 : 同屬植物酒餅葉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葉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22H26O10),水解生成水楊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ān Xiǎo Jú 別名 : 野沙柑、飯湯木 出處 :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 為蕓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及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低丘陵的灌叢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 原形態(tài) : 灌木,高3米左右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黃酮甙 性味 : ①《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根:辛,溫 注意 : 《廣西中草藥》:"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解表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8錢 復(fù)方 : 治跌打腫痛:山小橘鮮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ān Xiǎo Jú 別名 : 野沙柑、飯湯木 英文名 : Root of Citrusleaf Glycosmis 出處 : 出自《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丘陵的灌叢或疏林中 原形態(tài) : 山小橘 灌木或小喬木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片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cm,寬3-6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灰綠色,微有光澤,下面淺黃綠色。葉脈稍隆起,兩面有透明腺點(diǎn);葉柄短。氣微香,味苦、辛。 化學(xué)成分 : 根和莖皮含山小橘堿(Glycofoline)。 歸經(jīng) : 肺;胃;肝經(jīng) 性味 : 苦;平 注意 : 《廣西中草藥》: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解表;化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主感冒咳嗽;食滯納呆;食積腹痛;疝氣痛;跌打腫痛食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葉搗敷。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止血,散血,行氣,消積。2.《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祛風(fēng)發(fā)表,行氣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腸疝氣痛,凍瘡。3.《廣西中草藥》:祛痰,散瘀,消積。治食積腹痛,跌打腫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姜花
下一篇:
山崩砂
《中藥大辭典》:山小橘
《中華本草》:山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