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熏者性熱"②《日華子本草》:"平"③《綱目》:"白柿,甘,平,澀,無毒;烏柿,甘,溫,無毒"④《本草通玄》:"甘寒而澀",S,中藥,柿餅" />
拼音注音 : Shì Bǐnɡ
別名 : 干柿(《日華子本草》),柿花(《綱目》),柿干(《本草備要》) 出處 : 《日用本草》 來源 : 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經(jīng)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柿蒂"條 性味 : 甘澀 注意 : 脾胃虛寒 功能主治 : 潤肺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生食、煎湯或燒存性入散劑 復方 : ①治痰嗽帶血:青州大柿餅 各家論述 : 《綱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蓋大腸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按方勺《泊宅編》云,劉掾病臟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方,只以干柿燒灰,飲服二錢遂愈。又王繆《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 制法 : 參見"柿霜"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ì Bǐnɡ 別名 : 火柿;烏柿;干柿;白柿;柿花;柿干 出處 : 出自《日用本草》。1.《本草圖經(jīng)》:干柿,火干者謂之烏柿,出宣州、越州。日干者為白柿。2.《綱目》: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曬夜露至干,納甕中,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謂之柿餅,亦曰柿花。其霜謂之柿霜。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的果實經(jīng)加工后柿餅 生境分布 : 多為栽培種 原形態(tài) : 落葉大喬木 炮制 : 參見柿霜條 性味 : 甘;性平 注意 : 脾胃虛寒 功能主治 : 潤肺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 各家論述 : 1.《別錄》:火柿主煞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中華本草》:柿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