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í Ruǐ
別名 : 山石蕊、石花、石傷藥 來源 : 地衣類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 (L.)Web.,以地衣體入藥 生境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 化學(xué)成分 : 含原冰島苔酸(protocetraric acid, C18H14O9)、冰島苔酸(cetratic acid, C20H18O9) 性味 : 咸 功能主治 : 清熱除濕,鎮(zhèn)痛 用法用量 : 2~3錢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í Ruǐ 別名 : 石濡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石蕊科植物石蕊的全株(枝狀體)。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干燥的山地 原形態(tài) : 子器柄圓柱形,高5~10厘米 化學(xué)成分 : 含黑茶漬素 性味 : 甘,涼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沸水泡 復(fù)方 : ①治心熱煩悶:石蕊花五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í Ruǐ 別名 : 石濡、石芥、云茶、蒙頂茶、石蕊花、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陰茶、酶苔、石花、刀傷藥 出處 : 出自1.《本草拾遺》: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為丸、散服之。今時(shí)無(wú)復(fù)有。石濡,生石之陰,如屋游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石蕊科植物鹿蕊的枝狀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ladonia rangiferina(L.)Web.[Lichenrangiferinus L.;Cladina rangiferina Ny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采后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巖石表面的細(xì)土層上,且多在高山帶。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陜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初生地衣體早期即消失。果柄子(子器柄)主軸明顯,為不等長(zhǎng)我多叉假軸型分枝 性狀 : 性狀鑒別 地衣體子器柄圓柱形,長(zhǎng)5-10cm,具不等長(zhǎng)多叉分枝,表面灰白色,粗糙,枝腋有小穿孔。子器頂生,半球形,暗褐色呀黑褐色,干時(shí)脆硬,濕時(shí)柔軟。 化學(xué)成分 : 地衣枝狀體含黑荼漬素(atranorin),反丁烯二酸原冰島衣酸酯(fumarprotocetraric acid).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性味 : 甘;澀 注意 : 《綱目》:“不可煎飲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沸水泡,9-15g 各家論述 : 1.《本草匯言》:石蕊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8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石蕊
《中華本草》: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