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井口邊草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0:15:57

    《中藥大辭典》:井口邊草

    拼音注音 : Jǐnɡ Kǒu Biān Cǎo

    別名 : 鳳尾草(《滇南本草》)

    ,黑枸杞(《云南中草藥》)

    出處 : 《云南中草藥》

    來源 : 為風尾蕨科植物亮鳳尾蕨的全草。全年可采

    ,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竹林邊

    、河谷
    、石縫和山林濕地。分布西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 常綠多年生草本。根莖較短

    ,橫生
    ,密生線狀披針形鱗片,暗棕色
    。葉叢生
    ,1~2回羽狀分裂,長30~60厘米
    ,革質光滑
    ,葉柄草綠色,長約30厘米
    ,稍彎曲
    ,末端深棕色,表面粗糙
    ,僅基部生有鱗片
    ;營養(yǎng)葉裂片長線形,較孢子葉為寬
    ,可達1.2厘米
    ,邊緣有鋸齒;孢子葉裂片長線形
    ,稍革質
    ,寬4.5~6毫米,有鋸齒
    ,主脈于背面突出
    ,細脈橫生,時有分叉
    ;孢子囊群沿下面葉緣著生
    ,部分葉緣稍反卷;囊群蓋狹條形
    ,膜質
    ,孢子棕黃色。

    性味 : ①《滇南本草》:"辛

    ,無毒
    。"②《云南中草藥》:"淡微苦
    ,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活血利尿
    。治痢疾,腸炎
    ,小便淋痛
    ,癰瘡癤腫,骨折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
    ,筋斷骨碎,敷患處
    ;脫肛敷囟門即入
    ,隨后換藥。"②《云南中草藥》:"消炎止痢
    ,舒筋接骨
    。治慢性肝炎,痢疾
    ,腰背痛
    ,骨折。"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消炎利尿
    ,活絡止痛。治痢疾
    ,腸炎
    ,肝炎,咽喉炎
    ,泌尿系炎癥
    ,癰瘡癤腫,風濕
    ,跌打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井口邊草

    拼音注音 : Jǐnɡ Kǒu Biān Cǎo

    別名 : 大葉井口邊草、線雞尾

    、楚箭草
    、鳳尾草、玉龍草
    、狼牙草
    、雙鳳尾
    、金雞尾、大葉鳳尾
    、雞爪鳳尾草
    、背陰草、鳳尾接骨草
    、爬巖龍
    、八字龍、黑枸杞

    英文名 : all-grass of Chinese Brake

    , all-grass of Huguenot Fern.
    , all-grass of Serrulate Brake, all-grass of Spider Brake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亮鳳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cretica L.var.nervosa(Thunb.)Ching et S.H.Wu[P.nervosa Thunb.]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鮮用
    ,洗凈切段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陰濕處或石灰?guī)r縫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華中

    、西南及陜西
    、浙江、江西
    、福建
    、臺灣、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陸生蕨類植物

    ,植株高50-100cm。根莖短
    ,橫走
    ,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紙質
    ,密生
    ,二型;營養(yǎng)葉柄長12-35cm
    ,光滑
    ,禾稈色,有時下部帶紅棕色
    ;葉片卵形或卵圓形
    ,長20-40cm,寬15-25cm
    ,基部圓楔形
    ,先端尾狀
    ,單數(shù)一回羽狀;側生羽片2-5對
    ,對生
    ,線形,長12-20cm
    ,寬8-16mm
    ,最下部羽片有柄,基部常為二叉狀深裂
    ,邊緣有刺狀鋸齒
    ;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
    ;孢子葉較大
    ,葉柄長30-50cm;葉片卵圓形
    ,長25-40cm
    ,寬15-20cm,一回羽狀
    ,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
    ,有時基部1對還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側生羽片2-5對
    ,線形
    ,長15-20cm,寬6-8mm
    ,近先端營養(yǎng)部分有尖齒
    。孢子囊群生于羽片邊緣至近先端而止;囊群蓋線形
    ,膜質
    ,全緣,灰白色

    化學成分 : 根莖含大葉鳳尾蕨甙(creticoside)A

    、B、C
    、D
    。全草含2β,6β
    ,16α-三羥基-左旋-貝殼杉烷(2β
    ,6β,16α-trihydroxy-(-)-kaurane),2β
    ,15α
    ,16α,17-四羥基-左旋-貝殼杉烷[2β
    ,15α
    ,16α,17-tetrahydroxy-(-)-kaurane]
    ,2β
    ,6β,15α-三羥基-左旋-16-貝殼杉烯[2β
    ,6β
    ,15α-trihydroxy-(-)-kaur-16-ene],2β
    ,14β
    ,15α,16α
    ,17-五羥基-基旋-貝殼杉烷[2β
    ,14β,15α
    ,16α
    ,17-pentahydroxy-(-)-kaurane]
    ,2β
    ,15α-二羥基-對映-16-貝殼杉烯(2β,15α-dihydroxy-ent-kaur-16-ene)
    ,2β
    ,16α-二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
    ,2β
    ,6β,16α-三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β
    ,16β
    ,16α-trihydroxy-ent-kaurane),2β
    ,6β
    ,16α-三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O-β-D-葡萄糖甙(2β,16β
    ,16α-trihydroxy-ent-kaurane-2-O-β-D-glucoside)
    ,2β,15α,16α
    ,17-四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β
    ,15α,16β
    ,17-tetrahydroxy-ent-kaurane)
    ,2β,6β
    ,15α-三羥基-對映-16-貝殼杉烯(2β
    ,6β,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e)
    ,2β
    ,6β,15α-三羥基-對映-16-貝殼杉烯-2-O-β-D-葡萄糖甙(2β
    ,6β
    ,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e-2-O-β-D-glucoside),2β
    ,14β
    ,15α,16α
    ,17-五羥基-對映-貝殼杉烷(2β
    ,14β,15α
    ,16α
    ,17-pentahydroxy-ent-kaurane),蕨素(pterosin)A
    、B
    、C、F
    、S
    ,大葉鳳尾蕨甙(creticoside)A、B
    、C
    、E,異蕨甙(isopteroside)C
    ,歐蕨伊魯甙(ptaquiloside)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淡
    ;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止血生肌
    ;解毒消腫
    。主泄瀉;痢疾
    ;黃疸
    ;淋證;水腫
    ;咳血
    ;尿血;便血
    ;刀傷出血
    ;跌打腫痛;瘡癰
    ;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10-30g。外用:適量
    ,研末撒
    ;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

    ,筋斷骨碎,敷患處
    ;脫肛敷囟門即入
    ,隨后換藥。2.《云南中草藥》:消炎止痢
    ,舒筋接骨
    。治慢性肝炎
    ,痢疾
    ,腰背痛,骨折
    。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消炎利尿,活絡止痛
    。治痢疾
    ,腸炎,肝炎
    ,咽喉炎
    ,泌尿系炎癥
    ,癰瘡癤腫,風濕
    ,跌打疼痛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0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丹沙草
    、生肌草
    、石中珠、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
    桑白皮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羊咪青
    、青心草
    、臭大青、鴨公青
    、淡婆婆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