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ì Shēnɡ Ténɡ
別名 : 上樹酸藤、大葉酸藤 來源 : 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 生境分布 : 廣東 性味 : 微甘 功能主治 : 疏風解熱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適量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Jì Shēnɡ Ténɡ 別名 : 藤香 出處 :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 為植香科植物寄生藤的全株。全年可采,多鮮用。 生境分布 : 生于灌木叢中,寄生于其他植物的地下莖或根上。分布我國南部各省區(qū)。 原形態(tài) : 寄生性灌木,直立或藤本狀,長2~8米 功能主治 : 《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消腫,止痛。治刀傷,跌打。"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ì Shēnɡ Ténɡ 別名 : 入地寄生、熊膽藤、左扭香、藤香、青藤公 出處 :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檀香料植物寄生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trophe frutesces(Champ.ex Benth.)Danser[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ex Benth.;Dufrenoya frutesces (Chanp.)Sstauffer]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多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木質藤本,常呈灌木狀。枝三棱形,扭曲。葉厚,多少軟革質;葉柄長0.5-1cm;扁平,葉片倒卵形至闊橢圓形,長3-7cm,寬2-4.5cm,先端圓鈍,有短尖,基部收狹而下延成葉柄,基出脈3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歸經(jīng) : 肺;肝經(jīng) 性味 : 微甘;苦;澀 功能主治 : 疏風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消腫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1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家麻樹
下一篇:
寄生黃
《中藥大辭典》:寄生藤
《中華本草》:寄生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