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āo Mù
別名 : 川椒目(《赤水玄珠》)。
出處 :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為蕓香科植物花椒的種子 性狀 : 干燥的種子呈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3~5毫米 炮制 : 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炒出汗(油)用。 歸經(jīng) : 《要藥分劑》:"入脾、膀胱二經(jīng)。" 性味 : 苦辛,寒,有毒。①陶弘景:"冷。"②《藥性論》:"味苦辛,有小毒。"③《唐本草》:"苦,寒,無毒。" 注意 : 陰虛火旺者忌服。 功能主治 : 治水腫脹滿,痰飲喘逆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 復(fù)方 : 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搗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②治腹?jié)M口舌干燥,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平喘:將椒目研粉過篩,裝膠囊或制成片劑內(nèi)服 各家論述 : ①《藥性論》:"椒氣下達 備注 : 除上述品種外,同屬植物香椒子的種子亦同等使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āo Mù 別名 : 川椒目。 英文名 : Seed of Peppertree Pricklyash, Seed of Bunge Pricklyash 出處 :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花椒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2.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采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時采摘,待果實開裂,果皮與種子分開時,取出種子。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喜生于陽光充足、溫暖肥沃處,也有栽培。2.生于林緣、灌叢或坡地石旁。資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 原形態(tài) : 1.花椒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m。具香氣。莖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剝,當(dāng)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橢圓形 炮制 : 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炒出汗(油)用。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花椒目粉末0.5g,加1%鹽酸15ml,水浴溫?zé)?5min,濾過,取濾液lml于小試管中,加碘化鉍鉀試劑數(shù)滴,產(chǎn)生橙紅色或棕紅色絮狀沉淀。(檢杳生物堿) 歸經(jīng) : 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 味苦;辛;性溫;小毒 注意 : 陰虛火旺者忌服。 功能主治 : 利水消腫;祛痰平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 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搗如膏,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②治腹?jié)M口舌干燥, 此腸間有水氣: 防己、椒目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平喘。將椒目研粉過篩,裝膠囊或制成片劑內(nèi)服 各家論述 : 1.《藥性論》:椒氣下達,故椒目能治腎虛耳鳴。2. 朱震亨:椒目下,止行滲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濕。世人服椒者,無不被其毒,以其久久則火自水中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中華本草》: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