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ú Hónɡ
別名 : 化州桔紅
英文名 : EXOCARPIUM CITRI RUBRUM
來源 :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桔Citrus grandis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外層果皮。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后采收 性狀 : 本品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薄片狀 貯藏 :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切碎。 鑒別 : (1)本品粉末淡黃棕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增厚 歸經(jīng) : 歸肺、脾經(jīng)。 性味 : 辛、苦,溫。 功能主治 : 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用于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用法用量 : 3~9g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Jú Hónɡ 別名 : 蕓皮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取新鮮橘皮,用刀扦下外層果皮,晾干或曬干。 性狀 : 干燥的外層橘皮呈長條形或不整齊紙狀薄片,厚不超過0.2毫米,邊緣皺縮卷曲。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有光澤,密布棕黃色凸起的油點,果皮內(nèi)面黃白色,密布圓點狀油室。質(zhì)脆易碎。氣芳香,味微苦而后覺麻舌。以片大、色紅、油潤者為佳。 炮制 : 橘紅:揀去雜質(zhì),刷凈,用時折碎。鹽橘紅:取凈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使其吸收,晾干。(每橘紅100斤,用食鹽2斤,溫開水適量化開澄清)蜜橘紅:將橘紅置鍋內(nèi) 歸經(jīng) : 《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陽、太陰 性味 : 辛苦 注意 : 陰虛燥咳及久嗽氣虛者不宜服。 功能主治 : 消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8~1.5錢 復方 : ①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 各家論述 : ①《藥品化義》:"橘紅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ú Hónɡ 別名 : 蕓皮 英文名 : Tangerine Peel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外層果皮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資源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橘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性狀 : 性狀鑒別 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薄片狀 炮制 : 橘紅:揀去雜質(zhì),刷凈,用時折碎。鹽橘紅:取凈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使其吸收,晾干。(每橘紅100斤 歸經(jīng) : 膀胱 性味 : 辛 注意 : 陰虛燥咳及嗽氣虛者不宜服 功能主治 : 散寒燥濕;理氣化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復方 : ①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 各家論述 : 1.《藥品化義》:橘紅,辛能橫行散結(jié)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橘紅
《中華本草》:橘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