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ì Huā Yè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為金縷梅科植物檵花的葉或莖葉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黃酮類、鞣質(zhì)和沒食子酸 藥理作用 : 抗菌作用 性味 : 甘苦 功能主治 : 清熱止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暑瀉:檵花莖葉七錢 臨床應(yīng)用 : ①用作皮膚消毒劑檵木(葉莖均可)500克,加水5000毫升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ì Huā Yè 別名 : 檵花葉 英文名 : leaf of Chinese Loropetalum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的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向陽山坡、路邊、灌木林、丘陵地及郊野溪溝邊。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中部、南部及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檵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1-4m。樹皮深灰色;嫩枝、新葉、花序、花萼背面和蒴果均被黃色星狀毛。葉互生;葉柄長2-3mm;托葉早落;葉片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6cm,寬0.8-2cm,先端短尖頭,基部鈍,不對稱 性狀 : 性狀鑒別,葉多皺縮卷曲 化學(xué)成分 : 檵木葉含槲皮素(quercetin)和鞣質(zhì)。另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和黃酮類 藥理作用 : 抗菌作用 鑒別 : 理化鑒別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搗汁 復(fù)方 : ①治暑瀉: 檵花莖葉七錢 臨床應(yīng)用 : 1.用作皮膚消毒劑:檵木(葉莖均可)500g,加水5000ml,文火濃縮成500ml,過濾備用。用于各種手術(shù)野消毒。觀察261例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搗爛敷刀刺傷,能止血。2.《福建民間草藥》:舒筋活血,解熱止瀉。治肚痛,閃筋,水瀉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檵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