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è Cài
別名 : 芥(《儀禮》),大芥(《方言》) 出處 : 《千金·食治》 來源 : 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萊的嫩莖葉 生境分布 :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歸經(jīng) :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腎。" 性味 : 辛,溫。①《別錄》:"味辛,溫 注意 : 凡瘡瘍 功能主治 : 宣肺豁痰,溫中利氣。治寒飲內(nèi)盛,咳嗽痰滯,胸膈滿悶。①《別錄》:"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②《食療本草》:"主咳逆,下氣,明目,去頭面風(fēng)。"③《綱目》:"通肺豁痰,利膈開胃。"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或搗汁。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牙齦腫爛,出臭水者:芥菜桿,燒存性,研末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è Cài 別名 : 芥、大芥 英文名 : tender Stem and leaf of India Mustard 出處 : 出自《千金·食治》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莖和葉 生境分布 : 1.原產(chǎn)中國 原形態(tài) : 芥菜 一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嫩莖圓柱形 化學(xué)成分 : 根莖含11種具揮性的異疏氰酸酯:異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辛;溫 注意 : 1.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zé)崾⒅颊呒墒场?.《本草衍義》:多食動風(fēng)。3.《本草綱目》: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發(fā)人痔瘡。 功能主治 : 利肺豁痰;消腫散結(jié)。主寒飲咳嗽;痰滯氣逆;胸膈滿悶;砂淋;石淋;牙齦腫爛;乳癰;痔腫;凍瘡;漆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15g;或用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撒。 各家論述 : 1.《名醫(yī)別錄》:主除腎邪氣,利九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膠質(zhì)鼠尾草
下一篇:
芨芨草
《中華本草》: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