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ú Sān Qī
別名 : 土三七(《滇南本草》),金不換(《秘方集驗》),紫三七(《南京民間藥草》),血當歸、血三七、血七、血格答(《貴州民間方藥集》),水三七(《河北藥材》),紫蓉三七、艾葉三七、鐵羅漢、烏七(《湖南藥物志》),菊葉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藥》),狗頭三七(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出處 : 《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 : 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根。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時挖取,除盡殘存的莖、葉及泥土,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產四川、云南、廣東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三七草"條。 性狀 : 根呈拳形肥厚的圓塊狀,長3~6厘米,直徑約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部有須根或已折斷。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新鮮時白色,干燥者呈淡黃色,有菊花心。氣無,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齊、質堅、無雜質、斷面明亮者為佳。 性味 : 甘苦,溫。①《滇南本草》:"味苦。"②《綱目》:"味甘 功能主治 : 破血散瘀,止血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①治跌打 臨床應用 : 治療大骨節(jié)病:取菊三七塊根浸泡于30%酒精中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