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蒺藜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0:38:34

      《中國藥典》:蒺藜

      拼音注音 : Jí Lí

      別名 : 刺蒺藜

      、白蒺藜
      、硬蒺藜

      英文名 : FRUCTUS TRIBULI

      來源 : 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
      ,曬干
      ,打下果實
      ,除去雜質

      性狀 : 本品由5個分果瓣組成

      ,呈放射狀排列
      ,直徑7~12mm。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
      ,分果瓣呈斧狀
      ,長3~6mm
      ;背部黃綠色,隆起
      ,有縱棱及多數(shù)小刺
      ,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兩側面粗糙
      ,有網紋
      ,灰白色。質堅硬
      。無臭
      ,味苦、辛

      貯藏 : 置干燥處

      ,防霉。

      炮制 : 蒺藜除去雜質

      。炒蒺藜取凈蒺藜
      ,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
      ,用鹽水拌勻,悶透
      ,用小火炒至微黃色
      ,取出晾干。

      鑒別 : 本品粉末黃綠色

      。纖維木化
      ,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shù)單個散在
      ,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
      。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
      。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
      ,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
      。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歸經 : 歸肝經。

      性味 :

      、苦
      ,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 平肝解郁

      ,活血祛風
      ,明目,止癢
      。用于頭痛眩暈
      ,胸脅脹痛,乳閉乳癰
      ,目赤翳障
      ,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 : 6~9g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蒺藜

      拼音注音 : Jí Lí

      別名 : 硬蒺藜

      、蒺骨子、刺蒺藜

      英文名 : Fructus Tribuli

      來源 : 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
      ,割取全株,曬干
      ,打下果實
      ,除去雜質

      生境分布 : 生于田野

      、路旁及河邊草叢。各地均產
      。主產河南
      、河北、山東
      、安徽
      、江蘇、四川
      、山西
      、陜西。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匍匐草本

      ,多分枝
      ,全株有柔毛。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
      ;小葉5~7對
      ,長橢圓形,長6~15mm
      ,寬2~5mm
      ,基部常偏斜,有托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紊谌~腋
      ;萼片5;花瓣5
      ,黃色
      ,早落;雄蕊10
      ,5長5短
      ;子房上位,5室
      ,柱頭5裂
      。花期6~7月
      ,果實8~9月

      性狀 : 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

      ,直徑7~12mm
      。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
      ,長3~6mm;背部黃綠色
      ,隆起,有縱棱及多數(shù)小刺
      ,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
      。質堅硬。味苦
      、辛

      化學成分 : 含甾體皂甙,其皂甙元為薯蕷皂甙元(diosgenin)

      、魯期可皂甙元(ruscogenin)
      、海可皂甙元(hecogenin)
      、吉托皂甙元(gitoogenin)等
      ,另含蒺藜甙(tribuloside)、山柰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
      、紫云英甙(astragalin)
      、哈爾滿堿(harmine)等。

      性味 : 性微溫

      ,味辛
      、苦。

      功能主治 : 平肝解郁,活血祛風

      ,明目
      ,止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