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īn Sī Cǎo
別名 : 黃毛草、筆子草、貓尾草 來源 : 禾本科金絲草屬植物金絲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的全草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Jīn Sī Cǎo 別名 : 貓毛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肥馬草 出處 :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地下水位較高的沙地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味 :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甘 功能主治 :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īn Sī Cǎo 別名 : 落蘇、黃毛草 英文名 : Rough Melic,Herb of Rough Melic 出處 :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金絲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采收和儲藏:栽后第1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獲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墻隙、山坡和潮濕田圩。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金絲草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和糖類。 性味 : 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黃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利水通淋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金絲草
《中華本草》:金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