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雞冠花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0:58:28

    《中國藥典》:雞冠花

    拼音注音 : Jī Guān Huā

    別名 : 雞公花

    、雞髻花
    、雞冠頭

    英文名 : FLOS CELOSIAE CRISTATAE

    來源 : 本品為莧科植物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 L. 的干燥花序

    。秋季花盛開時采收,曬干

    性狀 : 本品為穗狀花序,多扁平而肥厚

    ,呈雞冠狀
    ,長8~25cm,寬5~20cm,上緣寬
    ,具皺褶
    ,密生線狀鱗片
    ,下端漸窄
    ,常殘留扁平的莖。表面紅色
    、紫紅色或黃白色
    。中部以下密生多數(shù)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質
    。果實蓋裂
    ,種子扁圓腎形,黑色
    ,有光澤
    。體輕
    ,質柔韌。無臭
    ,味淡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 雞冠花:除去雜質及殘莖

    ,切段。雞冠花炭:取凈雞冠花
    ,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焦黑色

    鑒別 : 取本品2g,剪碎

    ,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
    ,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雞冠花對照藥材2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已烷-丙酮(5:1)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 : 歸肝、大腸經

    性味 :

    、澀
    ,涼

    功能主治 : 收斂止血,止帶

    ,止痢
    。用于吐血
    ,崩漏
    ,便血,痔血
    ,赤白帶下
    ,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 : 6~12g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雞冠花

    拼音注音 : Jī Guān Huā

    別名 : 雞髻花

    、雞公花(《閩東本草》),雞角槍(《福建中草藥》)

    出處 : 《嶺南本草》

    來源 : 為莧科植物雞冠花的花序

    。8~10月間,花序充分長大
    ,并有部分果實成熟時
    ,剪下花序,曬干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地區(qū)有栽培,為觀賞植物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

    原形態(tài) : 雞冠花,又名:雞冠莧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
    ,全體無毛
    。莖直立
    ,粗壯。單葉互生
    ;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
    ,寬3.5~6.5厘米
    ,先端漸尖,全緣
    ,基部漸狹而成葉柄
    。穗狀花序多變異
    ,生于莖的先端或分枝的末端
    ,常呈雞冠狀,色有紫
    、紅、淡紅
    、黃或雜色;花密生
    ,每花有3苞片
    ;花被5,廣披針形
    ,長5~8毫米
    ,干膜質
    ,透明
    ;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環(huán)狀
    ;雌蕊1
    ,柱頭2淺裂。胞果成熱時橫裂
    ,內有黑色細小種子2至數(shù)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9月
    。果期9~10月。

    性狀 : 為帶有短莖的花序

    ,形似雞冠
    ,或為穗狀、卷冠狀
    。上緣呈雞冠狀的部分
    ,密生線狀的絨毛,即未開放的小花
    ,一般顏色較深
    ,有紅
    、淺紅
    、白等顏色;中部以下密生許多小花
    ,各小花有膜質灰白色的苞片及花被片
    。蒴果蓋裂
    ;種子黑色
    ,有光澤。氣無
    ,味淡
    。以朵大而扁,色澤鮮艷的白雞冠花較佳
    ,色紅者次之。

    藥理作用 : 試管法證明

    ,煎劑對人陰道毛滴蟲有良好作用
    ,蟲體與藥液接觸5~10分鐘后即趨消失。

    炮制 : 揀凈雜質

    ,除去莖及種子,剪成小塊

    歸經 : ①《玉楸藥解》:"入足蹶陰肝經

    。"②《本草再新》:"入腎經。"

    性味 :

    ,涼
    。①《滇南本草》:"性寒
    ,味苦微辛
    。"②《綱目》:"甘,涼,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涼
    ,味甘澀
    ,無毒
    。"

    功能主治 : 涼血,止血

    。治痔漏下血
    ,赤白下痢,吐血
    ,咳血
    ,血淋,婦女崩中
    ,赤白帶下
    。①《滇南本草》:"止腸風下血,婦人崩中帶下
    ,赤痢。"②《綱目》:"治痔漏下血
    ,辦白下痢
    ,崩中,亦白帶下
    ,分赤白用
    。"③《玉楸藥解》:"清風退熱
    ,止衄斂營。治吐血
    ,血崩
    ,血淋諸失血證。"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1.5~3錢
    ;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復方 : ①治五痔肛邊腫痛

    ,或竄乳
    ,或竄穴,或作瘡,久而不愈
    ,變成漏瘡:雞冠花
    、風眼草各一兩。上為粗末
    。每用粗末半兩,水碗半
    ,煎三
    、五沸,熱洗患處
    。(《衛(wèi)生寶鑒》淋渫雞冠散)②治赤白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弘u冠花煎酒服,赤用紅
    ,白用白
    。(《瀕湖集簡方》)③治下血脫肛:㈠雞冠花、防風等分
    。為末
    ,糊丸,梧子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招拿罪嬅糠呤琛"姘纂u冠花(炒)
    、椶櫚灰
    、羌活(各)一兩。為末
    ,每服二錢
    ,米飲下。(《永類鈐方》)④治吐血不止:白雞冠花
    ,醋浸煮七次
    ,為末。每服二錢
    ,熱酒下
    。(《經驗方》)⑤治咳血,吐血:鮮白雞冠花五至八錢(干者二至五錢)
    ,和豬肺(不可灌水)沖開水約燉一小時許,飯后分二
    ,三次服
    。(《泉州本草》)⑥治經水不止:紅雞冠花一味,干曬為末。每服二錢
    ,空心酒調下
    。忌魚腥豬肉
    。(《孫天仁集效方》)⑦治產后血痛:白雞冠花酒煎服之
    。(《怪證奇方》)⑧治白帶、砂淋:白雞冠花
    、苦壺蘆等分
    。燒存性,空心火酒服之
    。(《摘元方》)⑨治血淋:白雞冠花一兩
    ,燒炭,米湯送下
    。(《湖南藥物志》)⑩治婦人白帶:白雞冠花,曬干為末
    。每旦空心酒服三錢
    ,赤帶用紅者。(《孫天仁集效方》)⑾治風疹:白雞冠花
    、向日葵各三錢
    ,冰糖一兩
    。開水燉服
    。(《閩東本草》)⑿治青光眼:干雞冠花、干艾根
    、干牡荊根各五錢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⒀治額疽:鮮雞冠花、一點紅
    、紅蓮子草(莧科)各酌量
    ,調紅糖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雞冠花

    拼音注音 : Jī Guān Huā

    別名 : 雞髻花

    、雞公花
    、雞角槍、雞冠頭、雞骨子花
    、老來少

    出處 :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雞冠花的花序。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osia cristata L.[C.Argentea L.var.Cristata(L.)O.Kuntze]采收和儲藏:8-10月間

    ,花序充分長大,并有部分果實成熟時
    ,剪下花序
    ,曬干。

    生境分布 : 原產亞洲熱帶

    。我國南北各地區(qū)均有栽培
    ,廣布于溫暖地區(qū)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30-80cm。全株無毛
    ,粗壯
    。分枝少,近上部扁平
    ,綠色或帶紅色,有棱紋凸起
    。單葉互生
    ,具柄;葉片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
    ,長5-13cm
    ,寬2-6cm
    ,先端漸尖或長尖
    ,基部漸窄成柄,全緣
    。穗狀花序頂生
    ,成扁平肉質雞冠狀、卷冠狀或羽毛狀
    ,中部以下多花;花被片淡紅色至紫紅色
    、黃白或黃色
    ;苞片
    、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宿存
    ;花被片5,橢圓狀卵形
    ,端尖
    ,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
    。胞果卵形
    ,長約3mm,熟時蓋裂
    ,包于宿存花被內。種子腎形
    ,黑色
    ,光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
    ,果期8-11月

    栽培 : 1.氣候土壤:喜溫暖氣候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以排水良好的夾砂土栽培較好。2.種植:種子繁殖
    。一般直播
    ,也可育苗移栽。直播時
    ,每畝用種子5-6兩
    ,與拌有人畜糞水的火灰混勻,在畦上按行
    、株距各約30cm開穴
    ,深約3cm
    ,穴底要平
    ,先施人畜糞水
    ,然后將種子灰均勻撒播
    。3.苗高7-10cm時
    ,勻苗、補苗
    ,每穴留壯苗4-5株。除草
    、追肥
    ,第1次在勻畝后進行,第2次在5月間
    。天旱時要澆水
    。4.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蛞蝓,在早晨撒鮮石灰粉防治
    。青蟲,用樂果防治
    。青蟲
    ,用6%可濕性六六六防治。

    性狀 : 為帶有短莖的花序

    ,形似雞冠
    ,或為穗狀、卷冠狀
    ,上緣呈雞冠狀的部分
    ,密生線狀的絨毛,即未開放的小花
    ,一般顏色較深
    ,有紅、淺紅
    、白等顏色
    ;中部以下密生許多小花,各小花有膜質灰白色的苞片及花被片
    。蒴果蓋裂
    ;種子黑色,有光澤
    。氣無,味淡
    。以朵大而扁
    、色澤鮮艷的白雞冠花較佳,色紅者次之

    化學成分 : 花含山柰甙(kaempferitrin)

    、莧菜紅甙(amaranthim)
    、松醇(pinite)及大量硝酸鉀
    ;黃色花序中含微量莧菜紅素
    ,細色花序中含大量莧菜紅素。種子含脂肪油12.8%
    ,脂肪酸組成:丹桂酸微量
    ,肉豆蔻酸0.1%
    ,棕櫚酸8.7%
    ,硬脂酸1.3%,花生酸微量
    ,山萮酸0.7%
    ,廿四成碳烷酸0.5%,十六碳酸微量51.5%
    ,二十碳烯酸0.1%,芥酸1.9%
    ,二十四碳烯酸0.1%
    ,亞油酸32.9%,亞麻酸2.6%

    藥理作用 : 試管法證明

    ,煎劑對人陰道毛滴蟲有良好作用,蟲體與藥液接觸5-10分鐘后即趨消失
    。10%煎劑在試管中,加等量陰道滴蟲養(yǎng)液
    ,30分鐘時蟲體變圓
    ,活動力減弱,60分鐘時大部蟲體消失
    ;如前劑濃度為20%
    ,則15分鐘時蟲體即消失
    。試管法證明
    ,本品煎劑對人陰道毛滴蟲有良好殺滅作用,10%煎劑加等量陰道滴蟲培養(yǎng)液
    ,30分鐘時蟲體變圓
    ,活動力減弱,60分鐘時大部分蟲體消失
    ;20%煎劑可使蟲體5-10分鐘內消失
    。本品10%注射液對孕鼠、孕豚鼠
    、家兔等宮腔內給藥有中期引產作用

    炮制 : 揀凈雜質

    ,除去莖及種子
    ,剪成小塊

    歸經 :

    ;腎經

    性味 : 甘;涼

    ;無毒

    功能主治 : 涼血

    ;止血。主痔漏下血
    ;赤白下痢
    ;吐血
    ;咳血;血淋
    ;婦女崩中
    ;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1.5-3錢
    ;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止腸風下血,婦人崩中帶下

    ,赤痢。2.《本草綱目》:治痔漏下血
    ,赤白下痢
    ,崩中,赤白帶下
    ,分赤白用
    。3.《玉楸藥解》:清風退熱,止衄斂營
    。治吐血
    ,血崩,血淋諸失血證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5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猴頭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