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Dì Dīnɡ
別名 : 地丁草、苦丁、小雞菜
來源 :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除去泥沙,曬干備用。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急性腎炎,黃疸,腸炎,疔瘡腫毒,淋巴結(jié)結(jié)核,眼結(jié)膜炎,角膜潰瘍。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Kǔ Dì Dīnɡ
別名 : 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出處 : 《中藥志》
來源 : 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溝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莖由基部分枝,無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狀 : 為干燥皺縮全草 化學(xué)成分 : 含有10多種生物堿 藥理作用 :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xì)胞組織培養(yǎng) 歸經(jīng) :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 性味 : 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地丁一兩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感染性疾病:用青綠色或黃綠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dāng)于生藥2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每日2次,或根據(jù)病情增減。治療流感、上感、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Dì Dīnɡ 別名 : 地丁 英文名 : Bunge Corydalis Herb, Herb of Bunge Corydalis 出處 : 出自《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曠野 原形態(tài) : 地丁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基本無毛。根細(xì)直,長3-10cm,少分枝,淡黃棕色。莖3-4條,叢生。莖葉互生;葉柄長0.4-4cm;葉片長1.5-3.5cm,灰綠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淺裂成3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皺縮成團(tuán),伸展后長5-30cm。主根扁圓柱形,長3-5cm,直徑1-1.5(-3)mm;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較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常呈二股扭曲狀,有支根和須根;質(zhì)較硬 毒性 : 毒性很小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多種生物堿:消旋的和右旋的紫董醇靈堿(corynoline),乙酰紫堇醇靈堿(acetylcorynoline) 藥理作用 : 1.抗菌:苦地丁注射液在體外對甲型鏈球菌、肺病炎雙球菌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 歸經(jīng) : 心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 1.《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jié)結(jié)核。2.《河北中藥手冊》:治急性傳染性肝炎。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苦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