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K,中藥,苦竹根" />
拼音注音 : Kǔ Zhú Gēn
出處 : 《食療本草》
來(lái)源 : 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莖 功能主治 : 《食療本草》:"大下心肺五臟熱毒氣。細(xì)銼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Zhú Gēn 英文名 : Rhizome of Bitter Bamboo 出處 : 出自《食療本草》。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yáng)山坡或平原,多為栽培。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苦竹 植株呈小喬木或灌木狀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食療本草》:大下心肺五臟熱毒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苦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