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微寒,K,中藥,苦蒿" />
拼音注音 : Kǔ Hāo
別名 : 克可日(維名)
出處 :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路旁、田野等較干旱處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生物堿0.033~0.037%、樹脂狀物質(zhì)6.8%、鞣質(zhì)3.03%。 功能主治 :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貼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Hāo 英文名 : all-grass of Creeping Acroptilon 出處 :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頂羽菊的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干燥山坡 原形態(tài) : 頂羽菊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內(nèi)酯成分頂羽菊素(re-pin)[1]。 藥理作用 : 以食入頂羽菊 性味 : 味辛;苦;性平微寒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解熱毒。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苦葵鴉蔥
下一篇:
苦菜根
《中華本草》:苦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