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Dòu Zi
別名 : 苦豆根、苦甘草[西北]
來源 : 豆科槐屬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 性味 :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止痛,殺蟲。全草:用于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種子:用于胃痛,滴蟲性腸炎,白帶過多;外用治瘡癤,濕疹,頑癬。 用法用量 : 全草0.5~1錢,種子3~5粒,研粉吞服;外用適量,研粉煎水洗,或干餾油調(diào)配10%軟膏外擦患處。 備注 : (1)本品有毒。中毒時(shí)有頭暈、惡心、腹脹等癥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Kǔ Dòu Zi 別名 : 布亞(維名) 出處 :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及種子。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田邊、路旁 原形態(tài) : 灌木。枝多成帚狀,密被灰色伏絹狀毛。葉互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15~25,灰綠色,矩形,長1.5~2.5厘米,兩面被絹毛,頂端小葉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生物賊6.11~9.03%,種子含8.11%,其中有金雀花堿、苦參堿 藥理作用 : 苦參堿 性味 :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止痛,殺蟲。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全草煎湯,0.5~1錢;種子(炒至冒煙,呈黑色為度)研末,每次5粒。 復(fù)方 : ①治急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苦豆子草一斤,加水1000毫升,煎煮,濾取藥液,濃縮至500毫升。每次服2毫升,一日3~4次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急件菌痢:用苦豆子炒至冒煙,呈黑色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ǔ Dòu Zi 別名 : 布亞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oxtail-like Sophora 出處 :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種子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陽光充足 原形態(tài) : 苦豆子 灌木,枝多成帚狀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生物堿:槐根堿(sophocapine) 藥理作用 : 苦參堿、槐果堿、槐定堿靜脈注射,可引起動(dòng)物血壓先升后降;對溫血、冷血?jiǎng)游镏x體心臟有興奮作用;對末梢及內(nèi)臟血管可引起收縮。對血壓之作用以苦參堿為強(qiáng),而對心臟、血管之作用則苦參堿較槐果堿、槐定堿為弱。其他作用參見苦參條。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止痛;殺蟲。主痢疾;胃痛;白帶過多;濕疹;瘡癤頑癬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炒黑研末,每次5粒。外用:適量,研末,煎水洗;或用其干餾油制成軟膏搽。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蘵果實(shí)
下一篇:
苦豆根
《中藥大辭典》:苦豆子
《中華本草》:苦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