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ǜ Lán Huā
別名 : 虎仔草 出處 : 《重慶草藥》 來源 : 為玄參科植物通泉草的全株 生境分布 : 生于稻田或曠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通泉草(《庚辛玉冊》)一年生草本 性味 : ①《重慶草藥》:"味微甜 功能主治 : 消炎,解毒 復(fù)方 : ①治癰疽瘡腫:干通泉草,研細(xì)末,冷水調(diào)敷患處,一日一換。②治疔瘡:干通泉草、木槿花葉。共搗爛,沖淘米水服。③治湯、火燙傷:鮮通泉草,搗絞汁,用凈棉花蘸漬患處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ǜ Lán Huā 別名 : 膿泡藥、湯濕草 英文名 : Herb of Japanese Mazus,Miquel Maqzus 出處 : 出自《重慶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azus japonicus (Thunb.)O. Kuntze.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三季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濕潤的草坡、溝邊、路旁及林緣。資源分布:除內(nèi)蒙古、寧夏、新疆外、全國其他地區(qū)多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3-30cm。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垂直向下或短縮,須根纖細(xì)。莖直立或傾斜,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癰疽瘡腫: 干通泉草 各家論述 : 1.《重慶草藥》:清熱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0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綠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