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ǜ Rónɡ Hāo
別名 : 阿拍色魯(藏名)
出處 :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 為罌粟科植物全緣綠絨蒿的花、果實或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草地或多石礫處。分布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肅南部及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全緣綠絨蒿,又名:毛瓣綠絨蒿。一年生草本,高25~90厘米,粗0.6~1.5厘米,生棕色長柔毛。基生葉多數(shù),叢狀,長達30厘米,寬達4厘米;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長柄,具3~5條主脈。莖上部葉無柄,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最上部數(shù)枚近輪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歸經(jīng) :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肝、腎、大腸經(jīng)。" 性味 :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甘澀,寒,有小毒。"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苦澀,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①治哮喘:綠絨蒿花或果配麻黃根、天仙子、葶藶子煎湯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ǜ Rónɡ Hāo 別名 : 阿拍色魯。 英文名 : Entire Meconopsis,Herb of Entire Meconopsis 出處 : 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長葉綠絨蒿和全緣綠絨蒿的全草或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3900-4500m的高山灌叢下或草坡。2.生于海拔3800-5000m的高山灌叢下 原形態(tài) : 1.長葉綠絨蒿 一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l)長葉綠絨蒿全草多破碎。根莖及根圓錐形,長5-10cm,直徑0.2-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黃色,根莖頂端有眾多黃色硬毛及葉鞘殘基,下都有橫向不規(guī)則鱗片狀班痕或環(huán)紋。莖圓柱形,多扁縮,表面黃綠色或紫棕色,有縱均效;質脆易斷 化學成分 : 長葉綠絨蒿全草含氨基酸,有機酸 歸經(jīng) : 肝;腎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止咳。主肺炎咳嗽;濕熱黃疸;水腫;創(chuàng)傷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敷。 復方 : ①治哮喘: 綠絨蒿花或果配麻黃根、天仙子、葶藶子煎湯服。②治腸炎及久瀉: 綠絨蒿花或果配火把果根、香蒿 各家論述 : 1.《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泄肺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綠筍片
下一篇:
綠結雞骨
《中華本草》:綠絨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