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uó Qún Dài
別名 : 萬年青(《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的葉 生境分布 : 野生于河邊 原形態(tài) : 文殊蘭(《南越筆記》)多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全草含生物堿、氨基酸。 性味 : 辛,涼,有毒。①《廣西藥植圖志》:"味甘微苦,氣平,性涼散,無毒。"②《陸川本草》:"味酸,性涼。"③《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淡,無毒。" 功能主治 : 清火,解毒,散瘀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搗汁涂、炒熱罨或煎水洗。內(nèi)服:煎湯,鮮者1~3錢。 復(fù)方 : ①治皮膚潰瘍:文殊蘭葉搗汁搽患處。(《湖南藥物志》)②治跌扭傷筋,瘀血凝腫作痛:鮮文殊蘭葉放在鐵鍋內(nèi)先炒軟,然后用紅酒淬入,乘微熱包扎在傷腫處,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③治跌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uó Qún Dài 別名 : 萬年青、扁擔葉 英文名 : Leaf of Chinese Crinum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的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海濱地區(qū)或河旁沙地 原形態(tài) : 文殊蘭,多年生草本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但幼嫩時期宜有適度蔭蔽,夏季怕烈日曝曬,耐鹽堿土,不耐嚴寒 化學成分 : 莖含生物堿:文殊蘭堿(crinine),文殊蘭星堿(crinsine),石蒜堿(lycorine),鮑威文殊蘭堿(powelline)。 性味 : 辛;苦;涼 注意 : 內(nèi)服宜慎,寒疽禁用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祛瘀止痛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2.《植物名實圖考》:治腫毒。3.《分類草藥性》:治惡毒癰瘡,包魚口。4.《廣西藥植圖志》:治扭傷,頭風痛。5.《湖南藥物志》:治乳癌,心氣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0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中華本草》:羅裙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