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óu Dòu Cài
別名 : 血見愁、貓爪花
來源 : 毛茛科耬斗菜屬植物小花耬斗菜Aquilegia parviflora Ledeb.,以全草入藥。夏季采收,洗凈切碎,熬煎至濃縮成膏用。
性味 : 苦、微甘,平 功能主治 : 調(diào)經(jīng)止血 用法用量 : 1~3錢。 備注 : (1)同屬植物尖萼耬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et Mey.與前種近似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óu Dòu Cài 別名 : 血見愁、漏斗菜 出處 : 《晶珠本草》記載:益毛代金下死胎,止刺痛。《如意寶樹》記載:“益毛代金退箭鏃,下死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耬斗菜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200-2300m的山地路旁 原形態(tài) : 1.耬斗菜 性狀 : 性狀鑒別:本品大多碎斷,根黑色單一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紫堇塊莖堿(corytub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黃連堿(coptisine)。 藥理作用 : 經(jīng)對大鼠股動脈、肱動脈 性味 : 味微苦 功能主治 : 活血調(diào)經(jīng)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 制劑 : 丸劑 復(fù)方 : 十二味熏倒牛丸:熏倒牛250g,高山紫堇175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1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耬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