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ú Huì Yè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百合科植物斑紋蘆薈或庫拉索蘆薈的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 : ①斑紋蘆薈 化學(xué)成分 : 斑紋蘆薈葉含蘆薈苦素,即2-丙酮基-8-D-吡喃葡萄糖-7-羥基-5-甲基對氧萘酮。蘆薈屬的葉中還含有一種新的苦味的糖甙,叫蘆薈寧 性味 : 苦澀,寒 注意 : 《南寧市藥物志》:"脾胃虛弱者禁用 功能主治 : 瀉火,通經(jīng)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白濁:鮮蘆薈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ú Huì Yè 英文名 : Aloe leaf 出處 : 出自《嶺南采藥錄》。1.《植物名實圖考》:油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斑紋蘆薈或庫拉索蘆薈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loe vera L.2.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A. barbadensis Mill. Var. chinensis Haw.;A.chinensis(Haw.)Bak.]3.Aloe ferox Mil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1.原產(chǎn)非洲北部地區(qū) 原形態(tài) : 1.庫拉索蘆薈,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化學(xué)成分 : 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78%,異蘆薈大黃素甙(isobarbaloin, aloinB) 藥理作用 : 1.蘆薈甙能刺激大腸蠕動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苦;澀;性寒 注意 : 《南寧市藥物志》:脾胃虛弱者禁用。 功能主治 : 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白濁;尿血;小兒驚癇;疳積;燒燙傷;婦女閉經(jīng);痔瘡;疥瘡;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涼血止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蘆薈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