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uò Cōnɡ
別名 : 格蔥(《千金·食治》),山蔥(《唐本草》)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百合科植物茖蔥的鱗莖。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林蔭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主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 性味 : 《千金·食治》:"辛 功能主治 : ①《千金·食治》:"除瘴氣惡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uò Cōnɡ 別名 : 格蔥、山蔥、隔蔥、鹿耳蔥、角蔥、天蒜、巖蒜 英文名 : Bulb of Longroot Onion 出處 : 出自《唐本草》《綱目》:格蔥,野蔥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蔥,生水澤者名水蔥。開白花,結(jié)子如小蔥頭,世俗不察胡蔥即蒜蔥,誤指此為胡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茖蔥的鱗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 victorialis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林蔭、草甸。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和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茖蔥,多年生草本。鱗莖柱狀圓錐形,單生或數(shù)枚聚生,鱗莖黑褐色,網(wǎng)狀纖維質(zhì)。葉具長柄;葉片2-3枚,長卵形或長橢圓形乃至寬橢圓形,長8-20cm,寬3-10cm,先端短法或鈍,向葉柄漸狹,全緣,質(zhì)軟而平滑 化學(xué)成分 : 鱗莖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methhyl allyl disulfide),二稀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disulfide)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methylallyltrisulfide),皂甙(saponin)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散瘀;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品15-30g 各家論述 : 1.《千金·食治》:除瘴氣惡毒。其子主泄精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茖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