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uó Sī
別名 : 蝸籬(《別錄》),師螺(《本草拾遺》),蝸蠃(《綱目》)。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田螺科動(dòng)物方形環(huán)棱螺或其他同屬動(dòng)物的全體。
生境分布 : 生活于河溝 原形態(tài) : 方形環(huán)棱螺 歸經(jīng) : 《玉楸藥解》:"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 性味 : 甘,寒。①《別錄》:"味甘,無毒。"②《本草拾遺》:"寒。"③《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有毒。" 注意 : ①《本草匯言》:"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shí),并有冷瘕宿疝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煎湯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黃疸、酒疸:小螺螄養(yǎng)去泥土,日日煮食飲汁。(《永類鈐方》)②治黃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螺十個(gè),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 各家論述 : 《本草匯言》:"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顧汝琳曰: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因風(fēng)因燥因火者,服用見效甚速。惟堪煮熱,挑出殼,以油醬椒韭凋和食之,不雜藥料劑中。" 備注 : 本動(dòng)物的陳舊螺殼(白螺螄殼)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uó Sī 別名 : 蝸籬、師螺、蝸螺 英文名 : Spiral shell, Snail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田螺科動(dòng)物方形環(huán)棱螺及其同屬動(dòng)物的全體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河溝 原形態(tài) : 方形環(huán)棱螺,貝殼中等大小,全體呈長(zhǎng)圓錐形。殼質(zhì)厚,極堅(jiān)固。殼高26-30mm,殼寬14-17mm。殼頂尖,螺層7層,縫合線深,體螺層略大,殼面黃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生長(zhǎng)及較粗的螺棱。殼口卵圓形,邊緣完整。厴角質(zhì),黃褐色 歸經(jīng) : 膀胱經(jīng) 性味 : 味甘 注意 : 1.《本草匯言》: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shí)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 各家論述 : 1.《本草匯言》:螺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螺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