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ù Jiǎo Cǎo
別名 : 小號一包針、落地柏
來源 : 菊科香刺屬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 : 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3~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ù Jiǎo Cǎo 別名 : 小鬼叉子 出處 : 《泉州本草》 來源 : 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 : ①治副鼻竇炎:鬼針草、白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ù Jiǎo Cǎo 別名 : 金鎖匙、矮鬼針草、小號一包針、落地柏 英文名 : Herb of Smallflower Beggarticks 出處 : 出自《泉州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鹿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 parviflora Cass.采收和儲藏:夏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堅硬的沙土 原形態(tài) : 鹿角草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含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1]。 性味 : 味微苦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活血止血。主痢疾;泄瀉浮腫;咳嗽;哮喘;扁桃體炎;咳血;尿血;癰癤腫毒;帶狀皰疹;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復(fù)方 : ①治副鼻竇炎:鬼針草。白芒、天麻、豬腦髓,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②治跌打損傷: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兌黃酒一兩服。③治闌尾炎: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加蜂蜜二兩服。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針草三棵,水煎服。⑤治毒蛇咬傷:小花鬼針草三兩,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針草 各家論述 : 1.《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去瘀活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4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鹿角蘆薈
下一篇:
鹿角菜
《中藥大辭典》:鹿角草
《中華本草》:鹿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