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ónɡ Shé Cǎo
別名 : 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萵苣、龍爪草、海菜
來源 : 水鱉科水車前屬植物水車前Ottelia alismoides (L.)Pers.,以全草入藥。春夏采全草,洗凈曬干。
性味 : 甘、淡,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用于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咳血,哮喘,水腫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ónɡ Shé Cǎo 別名 : 海菜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水鱉科植物水車前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淡水邊及油沼中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沉水草本 性味 : 甘淡 功能主治 : 止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 復(fù)方 : ①治哮喘:龍舌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ónɡ Shé Cǎo 別名 : 龍舌、水白菜、水萵苣、龍爪草、瓢羹菜、山窩雞 英文名 : Herb of Waterplantain Ottelia 出處 : 出自《綱目》:龍舌生南方池澤湖泊中。葉如大葉松菜及不苡狀,根生水底,抽莖出水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水鱉科植物水車前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ttelia alismoides (L.) Pers.[Statiotes alismoides L.]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淺水邊及池沼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龍舌草,沉水草本。莖極短 藥理作用 : 龍舌草的水煎浸膏對人體病灶分離培養(yǎng)的結(jié)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或殺滅作用 性味 : 味甘 功能主治 : 清熱化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者15-30g 各家論述 : 1.《綱目》:治癰疽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64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龍舌草
《中華本草》:龍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