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īnɡ
別名 : 凌(《綱目》)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水凝成的無色透明的固體。
性味 : 《本草拾遺》:"味甘 功能主治 : 退熱消暑,解渴除煩。治傷寒陽毒,熱甚昏迷,中暑煩渴。①《本草拾遺》:"主去熱煩。"②《日用本草》:"解煩渴,消暑毒。"③《綱目》:"傷寒陽毒、熱甚昏迷者,以冰一塊置于膻中,良。亦解燒酒毒。" 用法用量 : 內服:含化.外用:罨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īnɡ 別名 : 凌、石水 英文名 : ic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水凝成的無色透明的固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ce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區(qū)冬冷見冰雪,秋涼見霜,夏晶天然產的冰可見于低溫巖洞中(沿裂隙下滲的地下水凍結成冰),不論南北均屬罕見。資源分布:人工制冰在全國四季均有產出。 原形態(tài) : 晶體結構屬六方晶系。常為細粒致密塊體;或為具六方對稱的雛晶 歸經 : 肺 性味 : 甘 注意 : 不可過食 功能主治 : 退熱消暑 用法用量 : 內服:含化。外用:罨敷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去熱煩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55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