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ān Jiū
別名 : 斑鵻、錦鳩(《范汪方》),斑鷦(《本草衍義》),鵓鳩(《六書故》),祝鳩(《綱目》)。
出處 : 《嘉佑本草》
來源 : 為鳩鴿科動(dòng)物山斑鳩等的肉。
生境分布 : 棲于樹林間,常成群活動(dòng),營巢于樹枝。繁殖期4~7月。分布全國各地。
原形態(tài) : 山斑鳩,又名:雉鳩、棕背斑鳩、金背斑鳩、麥鵻。體長約34厘米。嘴暗鉛色 歸經(jīng) :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jīng)。"②《本草求真》:"入肺、腎。" 性味 : ①崔禹錫《食經(jīng)》:"味苦咸,平,無毒。"②《嘉祜本草》:"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 益氣,明目,強(qiáng)筋骨。治虛損,呃逆。①崔禹錫《食經(jīng)》:"主續(xù)絕傷,補(bǔ)中堅(jiān)筋骨,益氣力,好令趨走。"②《嘉佑本草》:"主明目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或入丸劑。 各家論述 : 《綱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鵻丸,《總錄》治目有錦鳩丸,倪惟德氏謂斑鳩補(bǔ)腎,故能明目。竊謂鳩能益氣,則能明目矣,不獨(dú)補(bǔ)腎已爾。" 備注 : 除上述外,尚有同科動(dòng)物珠頸斑鳩亦供藥用。分布我國東部,西至陜西、四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ān Jiū 別名 : 錦鳩、斑鷦 英文名 : Latham, Turtledove 出處 : 出自《本草衍義》:斑鷦,斑鳩也,有有斑看,有無斑者,有灰色者,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虛損人食之,補(bǔ)氣。雖有此數(shù)色,其用則一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鳩鴿科動(dòng)物火斑鳩、山斑鳩和珠項(xiàng)斑鳩的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Oenopopelia tranquebarica(Harmann)2.Streptopelia orientalis(Latham)3.Streptopelia chinensis(Scopoli)采收和儲(chǔ)藏:四季均可捕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于鄰近田間的山林 原形態(tài) : 1.火斑鳩 化學(xué)成分 : 珠頸斑鳩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肽類(peptides) 歸經(jīng) : 肺;腎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 補(bǔ)腎;益氣;明目。主外病氣虛;身疲乏力;呃逆;兩目昏暗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 各家論述 : 《綱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鶴丸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61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