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寒,B,中藥,稗根苗" />
拼音注音 : Bài Gēn Miáo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沼澤處,為水稻田中雜草之一 原形態(tài) : 稗(《左傳》) 功能主治 : 《綱目》:"金瘡及傷損出血不已,搗敷或研末摻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ài Gēn Miáo 別名 : 水高梁、扁扁草 英文名 : Root of Barnyardgrass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1.《本草拾遺》有二種,一黃白,一紫黑,其紫黑者苞有毛,北人呼為烏禾。2.《綱目》:稗,處處野生,最能亂苗。其莖葉穗肢,并如黍稷,一斗可得米三升,故曰五谷不熟,不如稗。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烏禾也,《爾雅》謂之迭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 原形態(tài) : 稗 一年生草本,稈基產(chǎn)傾斜或膝曲,高50-130cm。光滑無毛。葉鞘疏松裹莖,平滑無毛;無葉舌;葉片扁平,線形,長10-35cm,寬5-20mm,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9-18cm,主軸較粗壯,有角棱而粗糙;小穗長約3mm(芒除外),與分枝及小枝均有硬刺疣毛;第1穎三角形,長為小穗的1/3-1/2,常有5脈,有短硬毛或疣毛,第2穎無端漸尖成小尖頭,有5脈,脈上有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第1外稃革質(zhì),有7脈,脈上有硬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先端延伸成1粗壯的芒,芒長5-10mm,粗糙,第1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薄膜質(zhì),有2脊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潮濕氣候。宜選擇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法。2-3月,在整好持上,將種子均勻撒播,播后蓋一層細(xì)土。 田間管理 播后如干旱,須及時(shí)灌水。出苗后及時(shí)拔除雜草,并結(jié)合除草進(jìn)行間苗。一般可不施追肥。 性味 :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 涼血止血。主金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 《綱目》:金瘡及傷損出血不已,搗敷或研末摻之。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79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中華本草》:稗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