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刺果蘇木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11:20:01

    拼音注音 : Cì Guǒ Sū Mù

    別名 : 忙果釘(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夏季采集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疏林灌木叢

    、海邊村莊荒地上
    。分布廣東
    、廣西
    、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藤狀灌木,全株有下彎的鉤刺

    ,各部均被黃色柔毛
    。葉長30~45厘米
    ;羽片6~9對,對生
    ,在小葉著生處常有托葉狀的小鉤刺1對
    ;小葉6~12對,長橢圓形
    ,長1.5~4厘米
    ,寬1.5~2厘米,先端鈍圓而有小凸尖
    ,基部偏斜
    ;托葉大,葉狀
    ,常分裂
    ,脫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蛞干唛L梗
    ,上部稠密
    ,下部稀疏;苞片錐狀
    ,被毛
    ,外折,開花時漸脫落
    ;萼裂片5
    ,內(nèi)外均被銹色毛;花瓣黃色
    ,或最上面1片有紅斑
    ,倒披針形,不長過花萼
    ,有爪
    。莢果矩圓形,長5~7厘米
    ,頂端有喙
    ,外面具細長的針刺。種子2~3顆
    ,近球形
    ,鉛灰色,有光澤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10月
    。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化學成分 : 莢果含鞣質(zhì)30~48%

    。種子含甾醇
    、皂甙、脂肪油
    、淀粉

    藥理作用 : 種子、樹皮及葉中含有的苦味成分名Bonducin或Guilandinin

    ,為一種樹脂酸
    ,據(jù)云有奎寧樣的抗瘧作用,但對實驗性瘧疾無效
    ;其退熱作用也尚待肯定
    。此苦味成分可進一步分為四個部分:"A"部分有某些抗菌作用;"B"部分對兔有退熱
    、利尿作用
    ,也有某些抗菌效力;"D"部分有顯著的殺蚯蚓(驅(qū)蟲)作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辔冻煞旨胺N子的醇提取物有輕度降低犬血壓、抑制蛙心的作用
    ,而水提取物無此作用

    性味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涼

    。"

    功能主治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瘀止痛

    ,清熱解毒。治急慢性胃炎
    ,胃潰瘍
    ,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2~3錢
    。外用:搗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7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