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ǎn Ròu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蜆科動物河蜆等的肉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蜆殼"條。 藥理作用 : 日本蜆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門靜脈或股靜脈后 性味 : 甘咸 注意 : ①《本草拾遺》:"多食發(fā)嗽及冷氣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3兩;或煮食。外用:搗敷。 復方 : 治疔疽惡毒:蜆肉杵爛,涂。(《外科集要》)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iǎn Ròu 英文名 : freshwater small clam 出處 : 出自《唐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蜆科動物河蜆或其近緣動物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bicula fluminea (Mvller)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捕采,捕后置沸水中燙死,待殼張開,取肉,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河川、湖沼 原形態(tài) : 河蜆 化學成分 : 肉含蘋果酸脫氫酶同功酶(mal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s)。含葉黃素(lutein),葉黃素酯(lutein ester),β-胡蘿卜素(β-carotene),丁酸(butyric acid),異丁酸(isobuty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神經(jīng)鞘氨醇硫酸酯(sphingosine sulfate),木糖(xylose),三甲胺(trimethylamine),維生素(vitamin)B12,腦甙脂(cerebroside)。還含蜆甾醇(corbisterol,7-dehydrostigmasterol)。 藥理作用 : 日本蜆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門靜脈或股靜脈后,血流中可出現(xiàn)腺甙類(Adenin nucleotide)物質,肝靜脈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釋放部位當為肝臟。腺甙有促進淋巴流量的作用。 性味 : 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或煮食。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 治疔疽惡毒:蜆肉杵爛,涂。(《外科集要》)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及疔瘡,下濕氣。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瘡。2.《日華子本草》:去暴熱,明目,利小便,下熱氣,腳氣濕毒,解酒毒目黃,浸取汁服,主消渴。3.《綱目》:生蜆浸水,洗痘癰無瘢痕。4.《本草求原》:飲食中毒,黃蜆湯可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