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ě Pú Tɑo Gēn
出處 : 《分類草藥性》
來源 : 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 原形態(tài) : ①秋葡萄落葉藤本,莖粗壯 性味 : 《重慶草藥》:"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 行血,消積。治吐血,腹脹癥積,筋骨傷痛,痔瘡,遺精,白濁。①《分類草藥性》:"治痔瘡,遺精白濁。"⑧《重慶草藥》:"行血,活血,消積。治吐血,消腫脹。也用于跌打藥酒中。"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兩。 復(fù)方 : ①治用腦過度吐血:野葡萄根四兩。熬水兌白糖服。(《重慶草藥》)②治胸腹脹滿成硬塊:野葡萄根半斤。燉殺口肉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ě Pú Tɑo Gēn 出處 : 《全展選編·外科》 來源 : 為葡萄科植物網(wǎng)脈葡萄的根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灌叢中。分布四川 原形態(tài) : 網(wǎng)脈葡萄,又名:大葉山天蘿 功能主治 : 治慢性骨髓炎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骨髓炎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ě Pú Tɑo Gēn 別名 : 刺葡萄、 千斤藤 英文名 : Root of Romanet Grape, Root of Brier Grape 出處 :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網(wǎng)脈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wilonae Veitch [Vitis reticulata Gagnep.]采收和儲藏:秋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 原形態(tài) : 網(wǎng)脈葡萄 木質(zhì)藤本。幼枝近圓柱形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甘;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主癰疽疔瘡;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 ①治用腦過度吐血:野葡萄根四兩。熬水兌白糖服。(《重慶草藥》)②治胸腹脹滿成硬塊:野葡萄根半斤。燉殺口肉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各家論述 : 1.《分類草藥性》:治痔瘡,遺精白濁。2.《重慶草藥》:行血,活血,消積。治吐血,消腫脹。也用于打藥酒中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營實
下一篇:
野藿香
《中藥大辭典》:野葡萄根
《中華本草》:野葡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