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辛
;平,J,中藥,姜黃草" />拼音注音 : Jiānɡ Huánɡ Cǎo
別名 : 黃姜、老虎姜、猴節(jié)蓮
出處 : 姜黃草始載《植物名實圖考》二十三卷蔓草類,謂:“姜黃草,生滇南。蔓、葉俱如牽,根如姜而黃,極硬,以形得名。”據記載及附圖,其原植物與薯蕷科植物黃山藥一致。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黃山藥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坡灌木林下,或僅見于密林的林緣或山坡路旁 原形態(tài) : 黃山藥 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 性狀 : 性狀鑒別:根莖呈圓柱形,有的略彎曲 化學成分 : 塊根含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 性味 : 微辛;微辛 功能主治 : 理氣止痛;解毒消腫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8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