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ěnɡ Shān Guǒ
別名 : 唐則(藏名)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松科植物蒼山冷杉的種子 生境分布 : 生長于高山 原形態(tài) : 蒼山冷杉,又名:塔杉 性味 :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 理氣散寒。治發(fā)痧氣痛,胸腹冷痛及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4錢;或煅存性研末。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ěnɡ Shān Guǒ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蒼山冷杉的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秋季球果近成熟時采摘,輕輕打下鱗片及種子,然后篩出種子,生用或炒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800-4400m的高山地帶,多為純林。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圍達1m。樹皮灰褐色,粗糙縱裂;大枝平展,樹冠塔形。小枝無毛,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二至三年生枝暗褐色。葉密生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略呈楔形,上端有膜質(zhì)的翅。氣微,味淡。 性味 : 辛;性溫 功能主治 : 濕中理氣;散寒止痛。主發(fā)痧氣痛;脘腹;冷痛,疝氣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2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冷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