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ú Zhú Gēn
別名 : 蘆荻頭(《嶺南采藥錄》)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蘆竹的根莖。夏季拔起全株 生境分布 : 生于溪旁及屋邊較潮濕而深厚的土壤上 原形態(tài) : 蘆竹,又名:荻蘆竹(《本草匯言》),綠竹(《分類草藥性》)。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粗壯。稈直立,高2~6米,徑1~1.5厘米,常具分枝。葉鞘較節(jié)間為長,無毛或其頸部具長柔毛,葉舌膜質(zhì),截平,長約1.5毫米,先端具短細毛;葉片扁平,長30~60厘米,寬2~5厘米,嫩時表面及邊緣微粗糙。圓錐花序,較緊密,長30~60厘米,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穎披針形 性狀 : 干燥根莖,呈彎曲扁圓條形,長10~48厘米,粗2~2.5厘米,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筍子芽苞突起,基部周圍有須根斷痕;有節(jié),節(jié)上有淡黃色的葉鞘殘痕,或全為葉鞘包裹。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以質(zhì)嫩、干燥、莖稈短者為佳。 化學成分 : 根莖含N,N-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蟾毒色胺 藥理作用 : 根莖脫脂乙醇提取物,有降壓及解痙作用,能拮抗組織胺、5-羥色胺、乙酰膽堿引起的痙攣;根莖中提出的蟾蜍特尼定具有抗乙酰膽堿作用,在骨胳肌抗乙酰膽堿較在平滑肌強,使子宮興奮 性味 : 苦 注意 : 《四川中藥志》:"體虛無熱者慎用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備注 : 本植物的嫩苗(蘆竹筍)及莖稈經(jīng)燒炙而瀝出的液汁(蘆竹瀝)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ú Zhú Gēn 別名 : 蘆荻頭、樓梯桿 英文名 : Rhizome of Giantreed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蘆竹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undo donax L.采收和儲藏:夏季拔取全株,砍取根莖,洗凈,剔除須根,切片或整條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旁及屋邊較潮濕的深厚的土壤處。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蘆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粗壯。稈直立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繁殖法。9-10月,挖取全從,分成數(shù)蔸,每蔸有莖稈2-3根,按行株距60cm×50cm開窩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莖呈彎曲扁圓條形,長10-18cm,粗2-2.5cm,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筍子芽胞突起,基部周圍有須根斷痕;有節(jié),節(jié)上有淡黃色的葉鞘殘痕,或全為葉鞘包裹。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以質(zhì)嫩、干燥、莖稈短者為佳。 化學成分 : 根莖含N,N-二甲基色胺(N 藥理作用 : 1.對羊無毒性,根莖可用于水腫。2.禾草堿的藥理作用: 性味 : 苦 注意 : 體虛無熱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主熱病煩渴;虛勞骨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草木便方》:治風火蟲牙疼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蘆竹
下一篇:
荔枝
《中華本草》:蘆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