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ínɡ Lán
別名 : 草玉鈴、小蘆鈴、香水花 來源 : 百合科草玉鈴屬植物鈴蘭Convallaria keiskei Miq.,以全草入藥 性味 : 苦,溫 功能主治 : 強(qiáng)心,利尿 用法用量 : 全草每次0.3克 備注 : (1)本品應(yīng)用過量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ínɡ Lán 別名 : 草玉鈴(《中國植物圖鑒》),香水花 出處 : 《東北藥植志》 來源 : 為百合科植物鈴蘭的全草及根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陰濕地帶之林下或林緣灌叢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毒性 : 鈴蘭制劑的副作用和毒性較洋地黃小,少數(shù)患者可產(chǎn)生厭食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鈴蘭毒甙 藥理作用 : ①強(qiáng)心作用鈴蘭葉 性味 : 《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溫,有毒 注意 : 《陜西中草藥》:"本品有毒 功能主治 : 溫陽利水,活血祛風(fēng)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丹毒:鈴蘭一兩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以10%酊劑內(nèi)服,每次1毫升,日服4次;連服3日后改為維持量,每日服1毫升。或用鈴蘭毒甙注射液,每日1次0.05~0.1毫克(每安瓿1毫升含鈴蘭毒甙0.1毫克),以20~25%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釋后靜脈緩慢注入。用酊劑治療風(fēng)濕性心臟病所致的心力衰竭10例,7例在用藥3~7天內(nèi),氣急、發(fā)紺、肺部羅音、頸靜脈怒張、肝大、浮腫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其中合并心房纖顫者4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ínɡ Lán 別名 : 香水花、蘆藜花、鹿鈴草、鈴鐺花、小蘆藜、草寸香 英文名 : Lilyofthevalley Herb 出處 : 出自《東北藥植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鈴蘭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nvallaria majalis L. [C. keiskei Miq.]采收和儲藏:7-9月采挖,去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50-2500m的潮濕處或溝邊 原形態(tài) : 鈴蘭,多年生草本,高達(dá)30cm。根莖細(xì)長,匍匐生長。葉2枚;葉柄長約16cm,呈鞘狀互相抱著,基部有數(shù)枚鞘狀的膜質(zhì)鱗片。葉片橢圓形,長13-15cm,寬7-7.5cm,先端急尖,基部稍狹窄;花葶高15-30cm,稍外彎;總狀花序偏向一側(cè);苞片披針形,膜質(zhì),短于花梗;花乳白色,闊鐘形,下垂,長約7mm,寬約1cm;花被選端6裂,裂片卵狀三角形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半陰、涼爽濕潤環(huán)境《中藥大辭典》:鈴蘭
《中華本草》:鈴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