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吹云草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13:39:02

    《中藥大辭典》:吹云草

    拼音注音 : Chuī Yún Cǎo

    別名 : 莎蘿莽(《種子植物名稱》)

    ,一碗泡、公兒草(《廣西藥植名錄》)
    ,過山蛇
    、斬蛇劍(《廣西植物名錄》。

    出處 :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為遠志科植物齒果草的全草

    。秋季采收
    ,曬干,切段

    生境分布 : 生于曠野草地上。分布廣東

    、廣西
    、云南
    、貴州
    、湖南、江西
    、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5~20厘米
    。莖纖弱,有狹翅
    。單葉互生
    ;心臟形或圓形
    ,長0.4~2厘米
    ,寬0.3~1.4厘米
    ,先端鈍或凸尖,基部多少呈心形
    ,全緣或稍呈波狀,基出脈3~5條
    ;膜質(zhì)
    ;葉柄長1~1.5毫米。穗狀花序頂生
    ,長1~6厘米
    ;花極小
    ,長約2毫米,淡紅色
    ;小苞片極小
    ,早落;萼片5
    ,線狀鉆形
    ,基部合生
    ,宿存
    ;花瓣3,下部連合
    ,其側(cè)生的一對較短
    。蒴果極小,長約2毫米
    ,邊緣具1列彎曲、三角形的短裂齒
    。種子黑色
    ,光亮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谇锛尽?/span>

    性味 : 《南寧市藥物志》:"辛

    ,溫,麻辣
    ,有小毒
    。"

    功能主治 : 解毒

    ,止痛
    ,去翳。治無名腫毒
    ,牙痛
    ,眼生白膜。①《南寧市藥物志》:"有麻醉鎮(zhèn)痛作用
    。"②《廣西植物名錄》:"解毒,消腫
    ,止痛。治毒蛇咬傷
    ,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

    、煎湯含漱或熏洗

    復方 : ①治眼生白膜:吹云草煮沸熏洗

    。②治牙痛:吹云草煎濃汁含漱
    。③治瘡毒
    ,蛇咬:吹云草搗爛外敷。(選方出《南寧市藥物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吹云草

    拼音注音 : Chuī Yún Cǎo

    別名 : 吹魂草

    、公兒草
    、一碗泡
    、川風
    、過路蛇
    、小膩藥、細黃藥

    英文名 : Herb of Canton Salomonia

    出處 :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遠志科植物齒果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采收和儲藏:夏
    、秋季采收全草
    ,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450m的濕潤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和江西
    、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 齒果草 一年生草本

    。根纖細
    ,芳香
    。莖高5-20cm
    ,直立
    ,多分枝
    ,細弱
    ,無毛,具狹翅
    。單葉互生;葉柄長1.5-2mm
    ;葉膜質(zhì)
    ,心形至卵狀三角形
    ,長5-16mm,寬3-12mm
    ,先端鈍或具突尖,基部多少心形
    ,全緣或微波狀
    ,無毛;基出3脈
    。花兩性
    ,穗狀花序頂生,多數(shù),長1-6cm
    ,上部稠密,下部較流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O小
    ,長約2-3mm
    ,無花梗
    ;小苞片極小
    ,早落
    ;萼片5
    ,極小
    ,線狀鉆形,基部連合
    ,宿存
    ;花瓣3,淡紅色
    ,側(cè)生花瓣較龍骨瓣短
    ,長約2.5mm
    ,基部與花絲鞘貼生
    ,龍骨瓣舟狀
    ,長達3mm
    ,頂端無雞冠狀附屬物
    ;雄蕊4
    ,長約2mm
    ,花絲幾乎全部合生成鞘
    ,被珠絲狀毛
    ,花藥合生成塊狀
    ;子房側(cè)扁
    ,腎形
    ,直徑約1mm
    ,邊緣具長三角狀齒
    ,2室
    ,花柱長約2.5mm
    ,光滑
    ,柱頭微裂
    。蒴果極小
    ,綠色
    ,腎形,長約1mm
    ,寬約2mm
    ,兩側(cè)邊緣具2裂彎曲
    、三角狀尖齒
    。種子2顆
    ,圓卵形
    ,邊緣具三角形裂齒
    ,亮黑色
    ,無種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月
    ,果期9月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

    。忌干旱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后種子變黑色時采種
    ,晾干后,放入布袋置通風涼爽處貯藏
    。翌年3月即可播種
    。直播,行距15cm
    ,種子粒距5cm,因種子極小
    ,覆土不宜過厚
    ,蓋草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
    。幼苗出土時,立即揭草
    。田間管理 幼苗長至高5cm左右時
    ,施追稀薄人糞尿或尿素
    ,以后每月追施氮施肥1次
    。每次中耕除草結(jié)合追肥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長約10-20cm

    ,莖有窄翅
    ,多分枝
    。單葉互生
    ,具短柄
    ;葉多皺縮
    ,完整葉呈卵狀三角形
    ,長0.7-2cm,寬0.5-1.2cm
    ,先端鈍或凸尖,基部略呈心形
    ,全緣或稍呈波狀
    ,下面帶紫色
    ,主脈3-5掌狀基出
    。質(zhì)脆
    。氣微
    ,味麻辣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味微辛

    ;性平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

    ;散瘀止痛。主癰腫瘡瘍
    ;無名腫毒;喉痹
    ;毒蛇咬傷
    ;跌打損傷;風濕關(guān)節(jié)痛
    ;牙痛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湯

    ,3-10g
    。外用:適量
    ,搗敷
    ;煎湯含漱或熏洗

    各家論述 : 1.《南寧市藥物志》:有麻醉鎮(zhèn)痛作用

    。2.《廣西植物名錄》:解毒
    ,消腫,止痛
    。治毒蛇咬傷
    ,無名腫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9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