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huí Pén Cǎo
別名 : 狗牙半支 英文名 : HERBA SEDI 來源 : 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 性狀 : 本品莖纖細(xì) 貯藏 : 鮮品隨用隨采 炮制 : 除去泥沙雜質(zhì),干品切段 鑒別 : 本品莖的橫切面:表皮細(xì)胞長方形 歸經(jīng) : 歸肝、膽、小腸經(jīng)。 性味 : 甘、淡,涼。 功能主治 : 清利濕熱,解毒。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 : 鮮品250g,干品15~30g。 備注 : (1)對于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凈搗汁外涂;用于癰腫初起,除煎湯內(nèi)服外,同時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Chuí Pén Cǎo 別名 : 狗牙齒、半枝蓮、三葉佛甲草 來源 : 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夏、秋季采挖,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巖石上或栽培。分布我國南北。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含N-甲基異石榴皮堿(N-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氫-N-甲基異石榴皮堿 性味 : 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 : 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作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huí Pén Cǎo 別名 : 山護(hù)花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陽山坡 原形態(tài) : 垂盆草 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陰濕環(huán)境 性狀 : 性狀鑒別 干燥全草稍卷縮。根細(xì)短,莖纖細(xì),棕綠色,長4-8cm,直徑1-2mm,莖上有10余個稍向外凸的褐色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有的殘留不定根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有消旋甲基異石榴皮堿(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氧異石榴皮堿(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酸-1,4-二羥基二氫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N-甲基-2β-羥丙基哌啶(N-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垂盆草甙(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 炮制 : 除去泥沙雜質(zhì),干品切段。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0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提取6h,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約2ml,加等體積的水溶解,再減壓軸盡丙酮,得葉綠素狀物。加適量水溶解(少量多次,總共約10ml),濾過。水液減壓抽干,加甲醇2ml溶解,再加硅膠l-2g拌和,干燥后裝入盛有硅膠10g的層析柱上端(內(nèi)徑約1.5cm),以氯仿一甲醇(5:1)沖洗,棄去最初洗脫液約35ml,收集以后的洗脫液約80ml,蒸干,殘渣作以下試驗:(1)取殘渣少許 歸經(jīng) : 歸肝、膽、小腸經(jīng) 性味 : 甘、淡、涼;酸 注意 : 脾胃虛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濕熱黃疸;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9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垂珠花
下一篇:
垂穗蕘花
《中藥大辭典》:垂盆草
《中華本草》:垂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