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ū Yè Xuán Gōu Zi
別名 : 大葉蛇泡竻 出處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原形態(tài) : 攀援灌木;全株密被銹色絨毛 性味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功能主治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清熱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觀察71例因吃咸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惡寒發(fā)熱、腹痛、上吐下瀉及失水;部分病例有血便,2例輕度休克。經(jīng)用粗葉懸鉤子1.5兩、生姜0.5兩(老幼及病輕者酌減)煎服后,全部治愈。其中服1劑治愈者66例,服2劑痊愈者6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ū Yè Xuán Gōu Zi 別名 : 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 英文名 : root or leaf of Roughleaf Raspberry 出處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nus alceaefolius Poir.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陽山坡、山谷雜木林內(nèi)或沼澤灌叢中以及路旁巖石間。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 原形態(tài) : 粗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枝密生黃色絨毛,葉柄及花序有小鉤刺。單葉,革質(zhì);葉柄長2-4.5cm;托葉羽狀深裂;葉近圓形或?qū)捖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氨基酸(g/100g 歸經(jīng) : 胃;肝經(jīng) 性味 : 甘淡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 各家論述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9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粗葉懸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