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粗葉懸鉤子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17:44:30

      《中藥大辭典》:粗葉懸鉤子

      拼音注音 : Cū Yè Xuán Gōu Zi

      別名 : 大葉蛇泡竻

      、大破布刺
      、老虎泡、虎掌竻
      ,九月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八月泡
      、牛尾泡
      、大竻壇(《廣西中草藥》)。

      出處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

      、葉
      。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丘陵、路旁
      、曠野灌木叢中
      。分布廣西
      、廣東、福建
      、湖南、貴州
      、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攀援灌木;全株密被銹色絨毛

      ,枝
      、葉柄和花序柄有小鉤刺。單葉互生
      ,心狀卵形或心狀圓形
      ,大小很不相等
      ,直徑5~15厘米,不規(guī)則的3~7淺裂
      ,裂片通常圓鈍
      ,有不規(guī)則的小齒,基部耳廓狀心形
      ,上面綠色
      ,被粗毛及圓泡狀小凸起點或平坦
      ,下面淺黃帶綠色,密被灰色或銹色綿毛及長柔毛
      ,葉脈銹色
      ,基出脈5~7條;葉柄長3~4厘米
      ;托葉大
      ,2枚
      ,羽狀深裂或不規(guī)則撕裂
      。花白色
      ,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
      ,少數(shù)為腋生頭狀花束,有淡黃色絨毛
      ;苞片大,似托葉。聚合果近球形
      ,徑約1.5厘米
      ,肉質(zhì),熟時鮮紅色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8月。果期11~12月

      性味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

      功能主治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清熱止血

      。治急慢性肝炎
      ,肝脾腫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乳腺炎,外傷出血
      ,口腔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觀察71例因吃咸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

      、惡寒發(fā)熱、腹痛
      、上吐下瀉及失水
      ;部分病例有血便,2例輕度休克
      。經(jīng)用粗葉懸鉤子1.5兩
      、生姜0.5兩(老幼及病輕者酌減)煎服后,全部治愈
      。其中服1劑治愈者66例,服2劑痊愈者6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粗葉懸鉤子

      拼音注音 : Cū Yè Xuán Gōu Zi

      別名 : 大葉蛇泡竻

      、大破布刺
      、老虎泡、虎掌竻
      、九月泡、八月泡
      、牛尾泡
      、大竻壇。

      英文名 : root or leaf of Roughleaf Raspberry

      出處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

      、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nus alceaefolius Poir.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收
      ,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陽山坡

      、山谷雜木林內(nèi)或沼澤灌叢中以及路旁巖石間。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
      、江西
      、福建、臺灣
      、湖南、廣東
      、廣西
      、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粗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

      。枝密生黃色絨毛
      ,葉柄及花序有小鉤刺。單葉
      ,革質(zhì)
      ;葉柄長2-4.5cm;托葉羽狀深裂
      ;葉近圓形或?qū)捖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大小極不等,長6-16cm
      ,寬5-14cm
      ,有整齊3-7裂,上面有粗毛和囊泡狀小凸起
      ,下面密生灰色或淺黃色綿毛和長柔毛
      ,葉脈銹色。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
      ,有時腋生頭狀花束
      ,總花梗、花梗和花萼被淡黃色絨毛
      ;花白色,直徑12-15mm
      ;苞片大
      ,似托葉。聚合果球形
      ,直徑1.5-2cm
      ,紅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9月。果期10-11月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氨基酸(g/100g

      ,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蘇氨酸(threonine)0.281
      ,絲氨酸(serine)0.297
      ,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
      ,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
      ,纈氨酸(valine)0.385
      ,蛋氨酸(methionine)0.047,異亮氨酸(isoleucine)0.328
      ,亮氨酸(leucine)0.483
      ,酪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
      ,賴氨酸(lysine)0.304
      ,組氨酸(histidine)0.230
      ,精氨酸(arginine)0.377
      ,脯氨酸(proline)0.410。果實含維生素C10.63-11.71mg/100g
      ,維生素B1 0.69μg/g
      ,維生素B2 0.95μg/g,維生素E74.76μg/g
      ,維生素A痕量。果實(mg/g
      ,干基)含鉀2.1667
      ,鈣0.738,鎂0.4895
      ,鋅(μg/g):27.5952
      ,鐵(μg/g):49.6190,硒(μg/g):0.0408

      歸經(jīng) : 胃;肝經(jīng)

      性味 : 甘淡

      ;平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止血,散瘀
      。主肝炎
      ,痢疾,腸炎
      ,乳腺炎
      ,口腔炎,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外傷出血
      ,肝脾腫大,跌打損傷
      ,風(fēng)濕骨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0g。外用:適量
      ,研末撒
      ;或煎水含漱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

      。觀察71例因吃咸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
      、惡寒發(fā)熱
      、腹痛、上吐下瀉及失水
      ;部分病例有血便
      ,2例輕度休克。經(jīng)用粗葉懸鉤子1.5兩
      、生姜0.5兩(者幼及病輕看酌減)煎服后
      ,全部治愈
      。其中服 1劑治愈者66例,服2劑痊愈者5例

      各家論述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

      ,清熱止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9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豬鬃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
      、臭大青、鴨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