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常識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煎

      佚名 2023-11-11 04:34:20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煎

      作者:趙國明

      如何正確煎中藥 正確地煎中藥的方法

        生活中多數(shù)的 中藥 在服用前都是需要煎煮的

      ,但是多數(shù)人可能對于煎中藥的時間和放的水等不是很了解。如何正確煎中藥?本文是我整理如何正確煎中藥的資料,僅供參考。

        如何正確煎中藥
        煎煮中藥的器皿選擇

        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藥首選砂鍋
      、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
      ,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
      、瓦罐的 化學 性質(zhì)穩(wěn)定
      ,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


        需要注意的是
      ,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
      ,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
      ,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
      ,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
      ,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
      ,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jīng)常攪拌
      ,否則藥材黏在鍋壁
      ,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鳳凰 中醫(yī) 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
      ,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
      。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
      ,產(chǎn)生毒副作用


        煎中藥的時間

        煎藥時間應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
      。解表藥
      、 清熱 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
      ,沸后煎15-20分鐘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
      。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
      。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其中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
      、?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
      、?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
      、?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
      ,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
      、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煎中藥的其它細節(jié)
        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
      ,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
      ,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fā)成分
      ,如薄荷
      、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fā)散到空氣中
      ,則須蓋著蓋子熬


        浸泡

        如同打豆?jié){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
      ,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
      、酒泡的藥),要20分鐘


        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
      ,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厘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后
      ,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

        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
      ,讓藥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
      ,第二次時間可略短
      。有些藥物需要區(qū)別對待,如先煎
      、后下
      、沖服等,中藥師都會在抓藥時講明


        中藥的正確熬制方法

        1.煎藥器具:在煎藥時盡量使用砂鍋
      、不銹鋼、玻璃
      、搪瓷等器具為佳
      ,忌用鐵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
      ,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
      ,以保證藥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zhì)較為活潑
      ,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
      ,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藥前
      ,應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nèi)
      ,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藥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藥面3-5cm
      ,浸泡20-60分鐘為宜(過久則藥物易發(fā)霉變質(zhì))
      ,這樣有利于藥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藥煮兩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藥煮沸后
      ,改用中、小火
      ,維持藥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藥面)
      ,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藥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
      ,否則氣味易走失
      ,藥效降低。

        4.煎熬時間:藥物煮沸后開始計算時間
      。一般藥物第一煎20-30分鐘
      ,第二煎15-25分鐘;滋補及質(zhì)地堅實的藥物第一煎40-60分鐘,第二煎30分鐘左右;解表
      、理氣及質(zhì)地輕松
      、芳香的藥物第一煎6-15分鐘,第二煎5-10分鐘


        5.濾取藥液:藥液煎取量需根據(jù)病人的病情
      、年齡等具體情況 決定 ,成人量一般每煎約200-500ml
      , 兒童 量約為成人的1/4-1/2
      ,即50-2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
      ,早晚各服一次
      。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藥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藥液
      ,這樣可以使兩煎藥物在體內(nèi)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
      。也可以將兩煎藥汁混合
      ,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
      。當天煎的藥當天最好服用完
      ,不宜保存。滋補藥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半小時服用;其它藥劑請遵醫(y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
      、溫服、冷服3種
      ,一般而言
      ,發(fā)汗解表藥和溫補藥宜溫服;祛寒藥、治療關(guān)節(jié)痛和潰瘍病的藥宜熱服
      ,清熱 解毒 藥宜冷服


        8. 注意事項 :中藥包里經(jīng)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藥
      ,標有先煎
      、后下、包煎
      、沖服等字樣
      。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藥物的效果
      。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
      ,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
      、糊鍋


        (注意:熬焦、熬糊藥物的藥液切不可服用
      ,以免中毒
      。)
        正確地煎中藥的方法
        一、水洗中藥降低療效

        中藥煎煮前千萬不要清洗
      ,因為藥材經(jīng)水洗后
      ,將丟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中藥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
      ,如桃仁
      、龍骨、滑石粉等
      ,如果用水洗
      ,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還有的藥材在炮制過程中加入蜜、酒
      、膽汁等輔料
      ,而這些輔料易溶于水中
      ,若用水沖洗
      ,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 用藥 材中的膽南星
      、酒制大黃等


        二
      、煎藥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與藥液質(zhì)量關(guān)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
      、瓦罐
      ,以確保中藥的療效。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
      ,浸透后再煎煮
      ,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
      ,但也要根據(jù)藥材自身質(zhì)地的輕重和季節(jié)
      、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特別在夏季
      ,浸泡時間不宜過久
      ,以免引起藥物酶解和霉敗。煎前浸泡花
      、草
      、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
      、果實及礦石
      、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

        宜選用潔凈的冷水
      ,如自來水
      、井水、蒸餾水等
      。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
      、體積、吸水能力
      、煎煮時間
      、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
      。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
      ,不要中間加水
      ,更不能把藥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


        三
      、藥材入鍋注意順序

        處方上注明先煎的藥物,應先放入清水中煎沸
      ,沸后20分鐘左右
      ,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處方上注明后下的藥物
      ,可在其他中藥煎好后
      ,再加入后下的藥物煎約5-10分鐘便可。處方上注明沖服的中藥
      ,應先將它放在碗里
      ,用煎好的藥液倒進去,攪和后服用
      ,例如田三七就常沖服
      。處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藥,則應先將煎好的藥液去渣
      ,然后趁熱將需烊化的中藥放進去
      ,用木筷子徐徐攪動至均勻后服用。如果該中藥仍未溶化
      ,可用文火加溫
      ,同時徐徐攪動藥液至均勻,例如阿膠常烊化服用


        四
      、煎藥加多少水合適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
      ,含礦物質(zhì)及雜質(zhì)少
      。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
      。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
      、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zhì)較好的
      。水最好采用經(jīng)過凈化和軟化的飲用水
      ,以減少雜質(zhì)混入,防止水中鈣
      、鎂等離子與藥材成份發(fā)生沉淀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
      、煎煮過程中蒸發(fā)量及煎煮后所需藥液量的總和
      。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jù)飲片質(zhì)地疏密
      、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
      。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藥材量的5-8倍,或?qū)嬈m當加壓后
      ,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
      。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jié)束后
      ,將藥汁濾出
      ,重新加水至高出藥平面約0.5-1厘米,繼續(xù)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為文火煎煮20-30分鐘即可
      。質(zhì)地堅硬
      、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


        五
      、煎煮次數(shù)與方法

        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
      。煎煮次數(shù)太少
      ,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shù)太多
      ,不僅耗工和燃料
      ,而且煎出液中雜質(zhì)增多。一般而言
      ,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
      ,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于藥量較大的處方
      ,在兩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
      ,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
      ,以節(jié)約中藥資源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
      ,然后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
      。到藥材內(nèi)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
      ,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
      。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
      ,重新加水煎煮
      ,有效成份才能繼續(xù)溶出
      。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
      ,一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
      。治療一般 疾病 的中藥煎煮以2次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
      ,水沸后計算煎煮時間
      ,一般為頭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
      。用于治療 感冒 的解表中藥或清熱藥宜用武火
      ,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10~20分鐘即可
      ,并趁熱服用
      。用于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藥以3次為宜,頭煎為40~50分鐘
      ,二煎為20~30分鐘
      ,三煎為10~20分鐘。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
      、骨角類
      、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
      ,一般宜文火久煎
      ,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攪拌


        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
      ,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藥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煮干煮焦了,則此藥不能服用
      ,因為此時產(chǎn)生很多有毒物質(zhì)
      ,服用對身體有害。

        六
      、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后應榨渣取汁
      。因為一般藥物加水煎煎煮后都會吸附一定藥液。其次主藥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藥渣再吸附
      。如藥渣不經(jīng)壓榨取汁就拋棄
      ,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
      ,藥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會更大
      ,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藥液濾出后
      ,要將藥渣用雙層紗布包好
      ,絞取藥渣內(nèi)剩余藥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藥渣內(nèi)的藥液可增加藥液成份的15%-20%

        中藥煎后所取得的藥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
      ,學齡期兒童100毫升
      ,嬰幼兒50毫升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藥
      ,許多人的習慣是一劑中藥煎兩次
      ,分頭汁和二汁分別服用。其實
      ,這種服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中藥中易溶的甙類、多糖類
      、揮發(fā)油等有效成份在頭煎中含量較多
      ,其它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時,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
      ,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多
      ,故兩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藥效也差異很大
      。所以
      ,服用中藥一般應將煎煮2次或3次的中藥液體合并,攪拌均勻后分為2份或3份
      ,分別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發(fā)揮藥效至最佳程度
      。一般來說,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較重
      、較急者
      ,可根據(jù)醫(yī)師的 指示 ,中藥煎煮方法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
      ,夜晚也不停止
      ,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
      、減輕病情
      。幼兒或嘔吐病人因為服用藥物有困難則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補身體的補益中藥最好是在飯前服用
      ,特別是早晨空腹時服
      ,有利于滋補成份的吸收。藥汁冷了,應熱一下再服用
      。大多數(shù)中藥宜乘溫服下
      ,發(fā)汗藥須熱服以助藥力,而清熱中藥最好放涼后服用


        一般而言
      ,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宜飯前空腹服用;治療外感疾病及頭面部疾病的藥物宜飯后服用;安神的藥物宜臨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藥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間服食
      。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
      ,也宜飯后服用。飯后服用的時間一般為進食后半小時左右


        八
      、煎藥機煎中藥

        中藥煎煮機是一種帶有電控裝置的全封閉微壓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產(chǎn)生的蒸氣一次性使藥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
      ,其煎藥方便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量
      ,保證中藥療效
      ,更符合衛(wèi)生學要求,不易霉變
      。機煎中藥
      ,服用比較方便。一般情況下
      ,機煎中藥都是包裝在醫(yī)用塑膠袋中
      ,包裝過程也在全封閉無菌狀態(tài)下進行的。這種袋裝藥液抗擠壓
      、不易破損
      ,每包藥液可在常溫下,能保存10天左右


        無論 居家 還是外出攜帶都非常方便
      。服藥時,只需將藥包放進熱水內(nèi)浸泡約10~20分鐘即可飲用
      。微波爐加熱后的機煎袋裝中藥不會影響藥效的發(fā)揮
      ,可以放心服用。

        九
      、適當忌口

        服用中藥期間
      ,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
      、黏膩
      、辛辣的食品
      ,沒必要另外補充維生素。一般患熱 性病 者忌辛
      、辣
      、油膩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煙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黃疸、過敏性疾病
      、癰疽
      、 腫瘤 及某些 皮膚病 忌食魚、蝦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腫病人忌食鹽;補血藥忌 飲茶 等


        十
      、特殊中藥的處理

        在處方中有些藥材性質(zhì)特殊,不能與方中群藥同煎
      ,應分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
      。醫(yī)師會在處方中注明,藥房在配藥時會另包并加以說明
      。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zhì)
      、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
      ,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
      ,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
      ,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
      ,煎制湯劑還應講究入藥方法


        1、先煎:

        礦物類
      、貝殼類
      、甲殼類、骨類
      、化石類藥物的質(zhì)地堅硬
      ,這些藥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煎煮出來,因此要單獨先煎
      。例如礦物類藥物石膏
      、代赭石、赤石脂等;貝殼類藥物如牡蠣
      、石決明等;甲殼類藥物如龜板
      、鱉甲、穿山甲等;骨類藥物如虎骨和豹骨等
      。這些藥物必須事先搗碎
      ,加水單獨煎煮 30分鐘后,再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

        另外
      ,還有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如川烏
      、附子、草烏等
      ,通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
      ,一般開水煎1小時后(切忌加冷水,具體煎熬時間詢問醫(yī)生)再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
      ,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以減少其毒性
      ,久煎后的水解產(chǎn)物才能起到治療作用,使其應用更為安全


        2
      、后下

        花、葉類以及一些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性成份多的藥材(如薄荷
      、香薷等)久煮會致香氣揮發(fā)
      ,藥性損失,故宜后下
      ,部分根莖類有效成份煎煮時中藥成份對熱不穩(wěn)定
      ,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應后下
      。如藏紅花
      、大黃、番瀉葉等
      ,入藥宜后下
      。在其它藥煎煮以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鹎暗?~10分鐘時再將其納入
      ,煎沸5~10分鐘即可,叫后下


        3
      、包煎

        將某種藥用紗布包起來,再和其它藥一起煎
      。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類藥物
      ,一中藥煎煮方法是細小種子類藥物,如車前子
      、葶藶子
      、青葙子等,煎藥時特別粘膩
      ,如不包煎
      ,容易粘鍋
      ,藥汁也不容易濾除:二是有些藥物如蒲黃、海金沙
      、灶心土
      、滑石等,煎時容易上飄在藥液表面或沉淀鍋底
      ,所以需要包起來煎煮;三是有些有絨毛的藥物
      ,如辛夷、旋覆花等
      ,如不包煎
      ,煎煮后不易濾除,服后絨毛會刺激咽喉
      ,引起 咳嗽
      、嘔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藥物時先將藥物用紗布包好
      ,再放入藥鍋內(nèi)與其它藥物同煎
      ,叫包煎。包煎時藥袋盡量松些,以免藥物膨脹時空間不足導致無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
      、另煎:

        有些比較貴重的藥物(如紅參、西洋參
      、生曬參、鹿茸等)
      ,可單獨煎煮取汁
      ,再兌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以免在與其它藥物的煎煮過程中損失有效成份
      ,造成浪費


        5、溶化:

        又稱烊化
      ,是指有些膠質(zhì)性中藥(如阿膠
      、鹿角膠、龜膠等)或黏性易溶的藥物(如飴糖)
      ,煎煮時容易與其它藥物粘結(jié)成團塊或造成溶液膠體滲透壓提高
      ,不利于藥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響整個藥物的煎煮效果
      ,或粘附鍋底
      ,容易熬焦且浪費藥材,不宜與其它一般藥共煎
      ,需要另放入容器內(nèi)隔水燉化
      ,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攪拌
      ,再兌入其他藥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藥液溶化后服用


        6
      、沖服:

      二次煎中藥的正確方法【怎樣煎中藥】

        煎中藥,是用中藥治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藥煎得好不好
      ,對藥效的發(fā)揮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
      ,中醫(yī)師開好處方后總是交待患者要怎樣分煎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根據(jù)中醫(yī)師的建議,我們對怎樣煎中藥作些解答

        1 用水
      。煎藥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衛(wèi)生標準的飲用水,通常用自來水
      ,有條件的可使用凈化水

        2 泡藥。待煎藥物應當先行浸泡
      ,浸泡時間一般不少于30分鐘
      ,但不宜超過2小時;尤其是夏季
      ,泡藥時間過長會使中藥變質(zhì)

        3 水量。煎煮開始時的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5厘米為宜
      ,花
      、草類藥物或煎煮時間較長的應當酌量加水。傳統(tǒng)煎藥方法每劑藥一般煎煮兩次
      ,將兩煎藥汁混合后再分裝
      ,待服。
        4 煎煮時間
      。煎煮時間應當根據(jù)方劑的主治和藥物的功效確定
      。一般來說,藥物煮沸后應再煎煮20~30分鐘
      ;解表類
      、清熱類、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
      ,一般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鐘
      ;滋補藥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約40-60分鐘
      。藥劑第二煎的煎煮時間應當比第一煎的時間略縮短

        5 攪拌
      。煎藥過程中要攪拌藥料2~3次。攪拌藥料的用具應當以陶瓷
      、不銹鋼
      、銅等材料制作的為宜。
        6 煎藥量
      。煎藥量應當根據(jù)兒童和成人分別確定
      。兒童每劑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劑一般煎至400-600毫升
      ,或遵醫(yī)囑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
      、另煎
      、烊化、包煎以及煎湯代水等特殊的中藥飲片
      ,應當按照要求或醫(yī)囑操作

        7 先煎。先煎藥應當煮沸10~15分鐘后
      ,再投入其它藥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8 后下。后**應當在第一煎藥料即將煎至預定量時
      ,投入同煎5-10分鐘

        9 另煎。另煎藥應當切成小薄片
      ,前煮約2小時
      ,取汁。
        10 另燉
      。另燉藥應當切成薄片,放人有蓋容器內(nèi)加入冷水(一般為藥量的10倍左右)隔水燉2~3小時
      ,取汁
      。此類藥物的原處方如系復方,則所煎(燉)得的藥汁還應當與方中其它藥料所煎得的藥汁混勻后
      ,再行分裝
      。某些特殊藥物可根據(jù)藥性特點具體確定煎(燉)藥時間(用水適量)。
        11 烊化
      。溶化藥(烊化)應當在其它藥煎至預定量并去渣后
      ,將其置于藥液中,微火煎藥
      ,同時不斷攪拌
      ,待需溶化的藥溶解即可

        12 包煎。包煎藥應當裝入包煎袋閉合后
      ,再與其他藥物同煎
      。包煎袋材質(zhì)應符合藥用要求(對人體無害)并有過濾功能。
        13 煎湯代水
      。應當將煎湯代水藥先煎15-25分鐘后
      ,去渣、過濾
      、取汁
      ,再與方中其它藥料同煎。
        14 特殊要求
      。對于久煎
      、沖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藥物
      ,應當按相應的規(guī)范操作
      ;先煎藥、后**
      、另煎或另燉藥
      、包煎藥、煎湯代水藥在煎煮前均應當先行浸泡
      ,浸泡時間一般不少于30分鐘

        15 煎透。煎時
      ,藥料應當充分煎透
      。判斷煎透的方法是無糊狀塊、無白心
      、無硬心
      。另外,煎藥時應當防止藥液溢出
      、煎干或者煮焦
      ;煎干或煮焦者禁止服用。
        16 防污染
      。對于提供代煎藥服務的單位
      ,內(nèi)服藥與外用藥煎藥區(qū)域、包裝等均應當使用不同的標識區(qū)分
      。煎煮好的藥液應當裝入經(jīng)過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內(nèi)
      ,嚴防污染。
        17 保存期
      。煎好的藥液一般都是以專用的塑料袋封好
      。通常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避光
      ,20℃以下)保存15天左右。雖然我們通過實驗證明
      ,有的處方代煎后藥液可以保存3個月質(zhì)量還是合格的
      ,但為了保證用藥安全,建議患者代煎藥的量最好不超過15天(自家煎的中藥
      ,最好當天服完)

        18 加溫。在服藥時
      ,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杂瞄_水泡或者微波爐加熱的方法把已煎好的藥加溫。如果發(fā)現(xiàn)藥袋膨脹
      、服藥時味道與上次服的藥有差異等情況
      ,藥很可能已經(jīng)變質(zhì),應停止服用

        煎好的湯藥
      ,一般宜溫服,特別是一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
      ,如瓜萎仁
      、乳香等。溫服可和胃益脾
      ,減輕對腸道的刺激
      。但是,對嘔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卻宜冷服
      ,熱證用寒藥也可冷服
      。此外,對惡心
      、嘔吐的病人
      ,可在服藥前先嚼一些橘皮或生姜,以防嘔吐

        同時
      ,服藥期間要注意幾點:①少食豆類、生冷
      、肉類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免增加病人的脾胃運行負擔
      ,影響病人恢復健康
      ;②熱性疾病患者應禁食或慎食酒類、辣味
      、魚類
      、肉類食物
      ,因為這些食物易助長熱性病邪,使病情加重
      ;③服解表
      、透疹藥時,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
      ;④服溫補藥時
      ,應少飲綠茶、少食蘿卜
      ,因兩者的藥性涼及下氣作用會降低藥物溫補脾胃的功效

        (資料來源:《大眾健康》)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24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有哪些三七作為我們?nèi)粘3R姷囊环N中藥藥材
      ,對于我們?nèi)梭w的許多的疾病都是有著極好的治療作用的,另外
      ,三七粉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保健功效哦
      白背三七茶能治三高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尤其是偏胖
      幾道高麗參的特色保健食譜推薦
      高麗參是非常有名的中藥材
      ,不僅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病癥入藥
      ,做成一些藥膳方,而且還可以做成一些保健的食譜
      ,這對于我們的健康是有很大補益作用的
      常吃山楂降血壓降血脂護血管
      山楂的食療價值非常高
      ,山楂也叫作山里紅
      ,有很多的別稱。山楂是女性和老年人的最愛
      ,是因為山楂可以幫助人們美容減肥
      ,幫助老年人保護心血管、抗癌防癌
      。山楂的食療價值非常高
      ,而且種植范圍比較廣泛,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比較多見
      關(guān)于鹿茸的五種最佳吃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