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烏藥原名叫附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由母根旁生側(cè)根形成的塊根,稱附子、川烏
,母根稱烏頭,又叫草烏。我縣是烏藥的適生區(qū)一
二、選地備耕
三
四
1
、一般化播種:行距25—30厘米,株距7—10厘米,畝用種100—125公斤,種子過大時重量可突破250公斤,溝深10厘米,復(fù)土6厘米2
五
1
、補苗、套種。3月中旬幼苗全部出土后,檢查各廂植株情況,如發(fā)現(xiàn)病株應(yīng)及時拔除燒毀,同時把病株周圍帶病泥土一起移到別處消毒處理,然后再補上健壯幼苗;補苗時必須帶土移栽。清明過后應(yīng)立即在人行道套種玉米,穴距50厘米,其目的是起到遮陰作用。2
、除草。附子播種后,畝用乙草胺150毫升,兌水90公斤噴霧,起到封閉雜草的作用。在附子出苗后,乙草胺的藥效已失去作用,田間會大量滋生雜草,此時應(yīng)進行一次淺鋤。既除掉雜草,又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雜草只能拔除,但不能再鋤草,防止傷根。3
4、修根
。一般修根二次,第一次在4月上旬,第二次在5月中旬,方法是用小鐵鏟或竹制鏟,輕創(chuàng)開根部土,均勻的保留2—4個健壯的析生附子,其余全部截掉,注意不要傷根和莖稈,隨修根覆土,修根的目的是培育大附子,提高經(jīng)濟價值。5
、打尖掰芽。為防止養(yǎng)分消耗,促進地下塊根生長,防治倒伏,提高產(chǎn)量,一般待苗高30—35厘米,葉子10—12片時進行打尖6
7、病蟲防治:
(1)根腐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2)霜霉病。多在打尖掰芽后的高溫條件下發(fā)生
,發(fā)病初期,葉片先端扭曲,并出現(xiàn)灰白色,繼而全株發(fā)病,逐步萎蔫死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3)白絹病。多發(fā)于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
(4)蟲害
六
附子劇毒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091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 rel="prev">
雪蓮烏藥葉粉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何首烏藥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