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中藥名
本品呈長圓柱形
作用:
一、涼血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
二
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之一還具有清執(zhí)利尿的作用
三
白茅根可清利濕熱、利尿
四
、清熱通淋的作用白茅根具有清熱通淋的作用。白茅根對于小便短數(shù)
,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腰腹疼痛等病癥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五
白茅根曾用于治療高血壓病
六
白茅根具有抗菌作用,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
七、其它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除了上面介紹的之外
茅根又名茅草
那就是一個意思咯
?嗯嗯
白茅根,中藥名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莖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白茅根的別名 7 白茅根的處方用名 8 白茅根的來源 9 白茅根的產(chǎn)地 10 白茅根的采收與初加工 11 白茅根的生藥性狀 12 白茅根的炮制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12.1.2 茅根炭 12.2 成品性狀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貯存方法 13 白茅根的性味歸經(jīng) 14 白茅根的功效與主治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16 白茅根的化學(xué)成分 17 白茅根的藥理作用 18 白茅根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18.1 品名 18.2 來源 18.3 性狀 18.4 鑒別 18.5 檢查 18.5.1 總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白茅根飲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18.7.1.1.1 浸出物 18.7.1.1.2 鑒別
2 英文參考 imperatae rhizoma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3 概述 茅根為中藥名
茅根味甘,性寒[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4 拉丁名 Rhizoma Imperatae(拉)(《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gon grass rhizome(《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6 茅根的別名 白茅根
7 茅根的處方用名 茅根、白茅根
8 茅根的來源 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莖[2]。
9 茅根的產(chǎn)地 全國各地均產(chǎn)[1]
10 茅根的采收與初加工 春
11 茅根的生藥性狀 茅根呈長圓柱形,長30~60cm
,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節(jié)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zhì)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12 茅根的炮制 元代有蜜炒(《衛(wèi)生寶鑒》)和燒灰存性(《十藥神書》)的方法[2]
明代有炒黃、棗制(《普濟(jì)方》)
清代有炒黑(《醫(yī)宗金鑒》)的炮制方法[2]
現(xiàn)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2.1.2 白茅根炭 取白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內(nèi)
,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褐色,內(nèi)部焦黃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2]。
白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澀[2]
。
白茅根炭,味澀
,寒性減弱[2]。清熱涼血作用輕微,止血作用增強(qiáng),專用于出血證,并偏于收斂止血,常用于出血證較急者[2]。如十灰散(《十藥神書》)[2]。
13 茅根的性味歸經(jīng) 茅根味甘
14 茅根的功效與主治 茅根具有涼血止血
主治熱病煩渴
用于血熱吐血,衄血
生茅根長于涼血
、清熱利尿[2]。常用于血熱妄行的多種出血證,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白茅根炭
茅根為眼科常用止血藥,具有涼血止血
15 茅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鮮品60~120g)[1]。
16 茅根的化學(xué)成分 茅根含白茅萜酮醇
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鈣、三萜類化合物
17 茅根的藥理作用 茅根根莖中含薏苡素(Coixol)
茅根的利尿作用可能與多種鉀鹽有關(guān)[2]
18 茅根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粉末黃白色
。表皮細(xì)胞平行排列,每縱行常由1個長細(xì)胞和2個短細(xì)胞相間排列,長細(xì)胞壁波狀彎曲。內(nèi)皮層細(xì)胞長方形,一側(cè)壁增厚,層紋和壁孔明顯,壁上有硅質(zhì)塊。下皮纖維壁厚,木化,常具橫隔。(2)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醚1ml使溶解
18.5.1 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本品呈圓柱形的段
。外表皮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有的可見稍隆起的節(jié)。切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或中空,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18.7.1.1.1 浸出物 同藥材,不得少于28.0%
。18.7.1.1.2 鑒別
18.7.1.2 白茅根炭 取凈茅根段
本品形如茅根
18.7.1.2.1 浸出物 同藥材
,不得少于7.0%。18.7.2 鑒別 (2) 同藥材
。18.7.3 性味與歸經(jīng) 甘,寒
。歸肺、胃、膀胱經(jīng)。18.7.4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盤
,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18.7.5 用法與用量 9~30g
。18.7.6 貯藏 置干燥處。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莖
。白茅的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具2~3節(jié)春秋二季采挖。曬干
白茅主要分布于非洲北部、土耳其
一
白茅根味甘
其藥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