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常識

    吳茱萸細辛敷好買嗎

    中藥材大全 2023-12-28 08:54:52

    吳茱萸和細辛都是溫陽的中藥

    ,有一定溫陽固脫的功效
    。但陽痿在中醫(yī)來說
    ,主要是腎陽虛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
    ,最好去當?shù)刂嗅t(yī)那兒中藥配合食療調(diào)理

    吳茱萸和細辛分別有什么做用

    吳茱萸溫中
    ,止痛,理氣
    ,燥濕 ,厥陰頭痛
    ,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jīng)行腹痛
    ,五更泄瀉,高血壓癥
    ,腳氣
    ,疝氣
    ,口瘡潰瘍,齒痛
    ,濕疹,黃水瘡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
    ,行水
    ,開竅的功效
    。并具有治風冷頭痛
    ,鼻淵
    ,齒痛
    ,痰飲咳逆
    ,風濕痹痛等作用

    細辛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細辛具有祛風
    ,散寒
    ,行水
    ,開竅的功效
    。并具有治風冷頭痛,鼻淵
    ,齒痛,痰飲咳逆
    ,風濕痹痛等作用
    。那么你知道細辛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準備的細辛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細辛的別名】
      小辛
    、細草
    、少辛
    、細條、綠須姜
    、獨葉草
    、金盆草
    、萬病草
    、臥龍丹、鈴鐺花
    、四兩麻、玉香絲

      【細辛的藥材類別】
      根莖類
      【細辛的性味】
      辛;溫;小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佟侗窘?jīng)》:味辛
    ,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凇秴瞧毡静荨罚?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
    黃帝
    、雷公、桐君:辛
    ,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邸端幮哉摗罚何犊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堋队盟幮姆ā罚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熱

      【細辛的歸經(jīng)】
      入肺
    、腎經(jīng)。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佟稖罕静荨罚菏稚訇幰?jīng)藥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
    、膽
    、牌四經(jīng)。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邸侗静萁?jīng)疏》:入手少陰、太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堋侗静輩R言》:入足蹶陰
    、少陰血分

      【細辛的入藥部分】
      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
    、細辛及漢城細辛的干燥根和根莖
      【細辛的產(chǎn)地和分布】
      分布于東北、遼寧
    、山西、陜西
    、山東
    、安徽
    、浙江、江西
    、河南
    、湖北
    、四川等地

      【細辛的形態(tài)特征】
      1.遼細辛 多年生草本
    。根莖橫走
    。葉卵狀心形或近腎形,長4-9cm
    ,寬5-13cm
    ,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
    ,上面脈上有毛
    ,有時全體疏生短毛,下面毛較密;芽胞葉近圓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ㄗ献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稀紫綠色;花梗長3-5cm,花期在頂部成直角彎曲
    ,果期直立;花被管壺狀或半球狀,直徑約1cm
    ,喉部稍縊縮
    ,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
    ,片三角狀卵形,長約7mm
    ,寬約9mm
    ,由基部向外反折
    ,貼靠于花被管上;雄蕊著生于子房中部
    ,花絲常較花藥稍短
    ,藥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
    ,近球形,花柱6
    ,先端2裂,住頭側(cè)生
    。蒴果半球狀,直徑約12mm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月
    ,果期6-7月


      2.細辛 多年生草本
    。根莖直立或橫走
    ,節(jié)間長1-2cm
    。葉通常2枚
    ,葉柄長8-18cm;芽胞葉腎圓形,邊緣疏被柔毛;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
    ,長4-llcm
    ,寬4.5-13.5cm
    ,先端漸尖或急尖
    ,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短毛
    ,脈上較密,下面僅脈上被毛
    。花紫黑色;花便長2-4cm;花被管鐘狀
    ,直徑1-1.5cm
    ,內(nèi)壁有疏離縱行脊皺;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
    ,直立或近乎展;雄蕊著生子房中部
    ,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
    ,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
    ,球狀,花往6
    ,較短,先端2裂
    ,柱頭側(cè)生
    。葫果近球狀,直徑約1.5cm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5月。

      3.漢城細辛 本變型與細辛相似
    ,但葉片背面密生短毛
    ,葉柄被疏毛,可以區(qū)別

      【細辛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1.5-9g;研末,1-3g
    。外用:適量
    ,研末吹鼻
    、塞耳
    、敷臍;或煎水含漱。
      【細辛的注意事項】
      氣虛多汗
    ,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曾青
    、棗根為使
    。惡狼毒
    、山茱萸
    、黃芪。畏滑石
    、消石
    。反藜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凇端幮哉摗罚杭缮恕?br>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邸侗静萁?jīng)疏》:凡病內(nèi)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
    ,氣虛有汗
    ,血虛頭痛
    ,陰虛咳嗽
    ,法皆禁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堋兜门浔静荨罚猴L熱陰虛禁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主風寒表證;頭痛
    ,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
    。用于風寒感冒
    ,頭痛,牙痛
    ,鼻塞鼻淵,風濕痹痛
    ,痰飲喘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佟侗窘?jīng)》:主咳逆
    ,頭痛腦動
    ,百節(jié)拘攣
    ,風濕痹痛
    ,死肌
    。明目
    ,利九竅


      ②《別錄》:溫中下氣
    ,破痰,利水道
    ,開胸中
    ,除喉痹
    ,齆鼻
    ,風癇癲疾
    ,下乳結(jié)。汗不出
    ,血不行,安五臟
    ,益肝膽
    ,通精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厶蘸刖埃夯伎诔粽撸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最能除痰明目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堋端幮哉摗罚褐慰饶嫔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惡風,風頭
    ,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
    ,添膽氣
    ,去皮風濕庠
    ,能止眼風淚下
    ,明目,開胸中滯
    ,除齒痛,主血閉
    ,婦人血瀝腰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荨度杖A子本草》:治咳
    ,消死肌瘡肉
    ,胸中結(jié)聚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蕖侗静菅芰x》:治頭面風痛


      ⑦《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
    。?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唷毒V目》:治口舌生瘡
    ,大便燥結(jié),起目中倒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帷侗静萃ㄐ罚褐黠L寒濕頭疼
    ,痰歇氣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狻侗窘?jīng)逢原》:主痰結(jié)濕火
    ,鼻塞不利

      【細辛的附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僦物L冷頭痛,痛則如破
    ,其脈微弦而緊:細辛一兩(凈),川芎一兩
    ,附子(炮)半兩凈,麻黃一分
    。上細切
    ,入連根蔥白
    、姜
    、棗
    。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
    ,煎至一盞
    ,連進三服
    。(《普濟方》細辛散)

      ②治偏頭痛:雄黃(研)
    、細辛(去苗葉,為末)等分
    。上二味
    ,再同研勻。每服一字
    ,左邊疼搐入右鼻
    ,右邊痛搐入左鼻
    。(《圣濟總錄》至靈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壑蝹L鼻塞:細辛
    、紫蘇
    、防風、杏仁
    、桔梗、薄荷
    、桑白皮
    。煎服。(《方脈正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苤蝹聿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
    ,或渴
    、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
    ,或喘者:麻黃(去節(jié))、芍藥
    、細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
    ,納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
    。(《傷寒論》小青龍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葜伪侨煌ǎ杭毿聊┥僭S,吹入鼻中
    。(《普濟方》)

      ⑥治牙齒痛久不瘥:細辛(去葉苗)
    、蓽撥。上二味等分
    ,粗搗篩
    。每用半錢匕
    ,水一盞
    ,煎十數(shù)沸
    ,熱漱冷吐
    。(《圣濟總錄》細辛湯)

      ⑦治牙齒疼痛:荊芥
    、細辛、露蜂房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三錢
    ,水一大盞
    ,煎至七分
    ,去滓
    ,溫漱冷吐
    。(《御藥院方》細辛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嘀窝劳矗杭毿烈诲X,黃柏一錢
    。煎水漱口,不可嚼下
    。(《吉林中草藥》)

      ⑨治痰飲
    ,沖氣即低
    ,而反更咳
    、胸滿者:茯苓四兩
    ,甘草
    、干姜
    、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日三
    。(《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庵紊訇幉。嫉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反發(fā)熱
    ,脈沉者:麻黃二兩(去節(jié))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破八片)。上三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
    ,日三服
    。(《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现物L入腹
    ,切痛煩冤:細辛
    、吳茱萸
    、干姜各半兩
    ,當歸
    、防風各一兩
    ,芍藥二兩
    。上為末,每以半兩
    ,水二升,煮一升
    。溫分三服,相續(xù)進之
    。(《元和紀用經(jīng)》細辛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兄涡嚎诏彛杭毿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醋調(diào)
    ,貼臍上
    。(《衛(wèi)生家寶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阎慰诔艏澳潺X腫痛:細辛煮取濃汁
    ,熱含冷吐
    。(《圣惠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抑味@:細辛末
    ,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
    ,塞之
    。須戒怒氣
    。(《龔氏經(jīng)驗方》聰耳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又翁摵畤I噦
    ,飲食不下: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
    。為末。每服一錢
    ,柿蒂湯下
    。(《綱目》)

      ⒃治暗風卒倒
    ,不省人事:細辛末
    ,吹入鼻中
    。(《世醫(yī)得效方》)

    吳茱萸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四:吳茱萸散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圣濟總錄》卷二十:吳茱萸散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圣惠》卷七十八:吳茱萸散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錄 5 《圣惠》卷四十三 5.1 組成 5.2 主治 5.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備方法 6 《圣惠》卷五 6.1 組成 6.2 主治 6.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備方法 7 方出《百一》卷十七
    ,名見《普濟方》卷三○八 7.1 組成 7.2 主治 7.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8 《圣惠》卷四十七 8.1 組成 8.2 主治 8.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備方法 9 《圣惠》卷八十一 9.1 組成 9.2 主治 9.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備方法 10 《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10.1 組成 10.2 主治 10.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備方法 11 《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11.1 組成 11.2 主治 11.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備方法 12 《瘍科選粹》卷一 12.1 組成 12.2 功效 12.3 主治 1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3 《圣惠》卷三十 13.1 組成 13.2 主治 13.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備方法 14 《圣惠》卷五十 14.1 組成 14.2 主治 14.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備方法 15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五四 15.1 組成 15.2 主治 15.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6 《普濟方》卷三○六 16.1 組成 16.2 主治 16.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7 《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 17.1 組成 17.2 主治 17.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7.4 制備方法 18 《圣惠》卷五十八 18.1 組成 18.2 主治 18.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備方法 19 《千金翼》卷十六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圣惠》卷六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1 《圣惠》卷四十九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圣惠》卷四十二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圣惠》卷五十九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4 《圣惠》卷九十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主治 24.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備方法 25 《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6 《圣濟總錄》卷三十三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圣惠》卷十一 27.1 方名 27.2 組成 27.3 功效 27.4 主治 27.5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7.6 制備方法 28 《雞峰》卷二十二 28.1 方名 28.2 組成 28.3 主治 28.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8.5 制備方法 29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
    ,名見《明醫(yī)指掌》卷八 29.1 方名 29.2 組成 29.3 主治 29.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備方法 29.6 用藥禁忌 30 《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30.1 方名 30.2 組成 30.3 主治 30.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備方法 31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31.1 方名 31.2 組成 31.3 主治 31.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1.5 制備方法 32 《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32.1 方名 32.2 組成 32.3 主治 3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2.5 制備方法 33 《醫(yī)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33.1 方名 33.2 組成 33.3 主治 3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3.5 制備方法 34 《嬰童百問》卷四 34.1 方名 34.2 吳茱萸散的別名 34.3 組成 34.4 主治 34.5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5 《圣惠》卷四十八 35.1 方名 35.2 組成 35.3 主治 35.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5.5 制備方法 36 《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36.1 方名 36.2 組成 36.3 主治 36.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6.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吳茱萸散 1 拼音

    wú zhū yú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四:吳茱萸散

    2.1 處方

    吳茱萸7.5克(湯浸七遍

    ,焙干微炒)厚樸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芎藭30克 干姜15克(炮裂
    ,銼)甘草15克(炙微赤,銼)附子22.5克(炮裂
    ,去皮、臍)

    2.2 制法

    上藥搗為粗散

    2.3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

    。治小腸虛寒
    ,小腹刺痛
    ,或繞臍結(jié)痛,身出冷汗

    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

    ,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
    ,去滓,不計時候
    ,稍熱服

    2.5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四

    3 《圣濟總錄》卷二十:吳茱萸散

    3.1 處方

    吳茱萸(湯洗

    ,焙干
    ,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陳橘皮(湯浸
    ,去白
    ,焙)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縮砂仁 陳曲(炒)白術(shù)各30克

    3.2 制法

    上十一味

    ,搗羅為散。

    3.3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

    ,健牌燥濕。治腸痹
    。寒濕內(nèi)搏
    ,腹?jié)M氣急
    ,大便飧泄

    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時用粥飲調(diào)下

    3.5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二十

    4 《圣惠》卷七十八:吳茱萸散

    4.1 處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微炒)

    ,五味子1兩

    4.2 制法

    上為末

    4.3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體虛

    ,汗出心煩
    ,食少
    ,四肢羸弱
    ,澀澀惡寒

    4.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盞浸半日,煎至1盞3分

    ,去滓
    ,分3次溫服
    ,不拘時候

    4.5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八

    5 《圣惠》卷四十三 5.1 組成

    吳茱萸1兩(用米醋1中盞,浸1宿

    ,掘1地坑可深56寸,用炭火燒令赤
    ,去灰
    ,入茱萸及醋,用盆合
    ,勿令泄氣,候冷取出)
    ,木香半兩,當歸1兩(銼
    ,微炒)
    ,桂心半兩,青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焙)
    ,檳榔3分。

    5.2 主治

    冷氣攻心腹

    ,相引頭痛
    ,四肢逆冷。

    5.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熱酒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5.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6 《圣惠》卷五 6.1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微煨
    ,或炒)
    ,當歸3分(銼
    ,微炒),干姜3分(炮裂
    ,銼),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桂心半兩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糵1兩(微炒)。

    6.2 主治

    脾胃虛冷

    ,水谷木化
    ,心腹疼痛,四肢無力
    ,少思飲食。

    6.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
    ,煎至6分
    ,去滓,食前稍熱服

    6.4 制備方法

    上為散。

    7 方出《百一》卷十七
    ,名見《普濟方》卷三○八 7.1 組成

    吳茱萸散。

    7.2 主治

    蜈蚣傷

    7.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嚼爛擦之

    8 《圣惠》卷四十七 8.1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
    ,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8.2 主治

    霍亂吐逆下利

    ,心腹脹滿,腳轉(zhuǎn)筋
    ,手足冷。

    8.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煎至6分,去滓熱服
    ,不拘時候

    8.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9 《圣惠》卷八十一 9.1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

    ,微炒),丁香半兩
    ,熟干地黃1兩,當歸半兩(銼
    ,微炒)

    9.2 主治

    產(chǎn)后血氣沖心,悶絕疼痛

    9.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9.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0 《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10.1 組成

    炒吳茱萸45g,烏賊骨45g

    ,硫黃10g

    10.2 主治

    濕疹

    10.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濕疹滲液多者,撒干粉

    ;無滲液者
    ,用蓖麻油或豬板油調(diào)敷

    10.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1 《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11.1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
    ,焙)2兩

    11.2 主治

    霍亂暴利

    ,昏塞不自知

    11.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米飲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11.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2 《瘍科選粹》卷一 12.1 組成

    吳茱萸(炒

    ,為末)

    12.2 功效

    疏散

    12.3 主治

    氣滯癰腫。

    1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用雞子清調(diào)搽

    13 《圣惠》卷三十 13.1 組成

    吳茱萸3分(湯浸7遍

    ,焙干,微炒)
    ,當歸1兩,桂心1兩
    ,白芍藥1兩
    ,細辛3分,木通1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白術(shù)1兩

    13.2 主治

    虛勞四肢逆冷,脈厥絕

    ,面無顏色。

    13.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大棗3個
    ,煎至6分,去滓溫服
    ,日34次。

    13.4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4 《圣惠》卷五十 14.1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
    ,當歸1兩(銼,微炒)
    ,人參1兩(去蘆頭),青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焙)
    ,蓽茇3分,高良姜3分(銼)
    ,檳榔3分
    ,胡椒半兩

    14.2 主治

    膈氣

    ,不能飲食,食即嘔逆。

    14.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熱酒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14.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5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五四 15.1 組成

    韭根1把

    ,烏梅7個
    ,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
    ,微炒)。

    15.2 主治

    中惡

    ,心神煩悶
    ,腹脅刺痛。

    15.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

    ,煎至7分
    ,去滓,分2次溫服
    ,不拘時候

    16 《普濟方》卷三○六 16.1 組成

    吳茱萸

    16.2 主治

    蛇蝎螫人

    16.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上煮湯,以漬瘡上

    17 《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醫(yī)林方》 17.1 組成

    吳茱萸、檳榔

    、木瓜各等分

    17.2 主治

    奔豚氣上至,心煩亂

    ,不省人事
    ,上至心下
    ,從少腹起
    ,上至咽喉,悶絕不能言語
    ,或吐或汗出。

    17.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生姜湯調(diào)下

    17.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8 《圣惠》卷五十八 18.1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干姜半兩(炮裂
    ,銼),赤芍藥半兩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銼
    ,微炒)
    ,桃白皮半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真珠末1分
    ,雄黃1分(細研)

    18.2 主治

    氣淋

    ,腹脹不通

    18.3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

    ,煎至5分,去滓
    ,加真珠
    、雄黃末各1字
    ,攪令勻
    ,更入酒半小盞,煎23沸
    ,放溫
    ,食前服之

    18.4 制備方法

    上為散。

    19 《千金翼》卷十六 19.1 方名

    吳茱萸散

    19.2 組成

    吳茱萸半兩

    ,干姜半兩
    ,白斂半兩,牡桂半兩
    ,附子(炮,去皮)半兩
    ,薯蕷半兩
    ,天雄(炮,去皮)半兩
    ,干漆(熬)半兩,秦艽半兩
    ,狗脊1分
    ,防風1兩

    19.3 主治

    風跛蹇偏枯

    ,半身不遂,晝夜 ***
    ,醫(yī)所不能治者。

    19.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

    ,日3次
    ,酒送下

    19.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0 《圣惠》卷六 20.1 方名

    吳茱萸散

    20.2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

    ,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
    ,縮砂1兩(去皮)
    ,神曲1兩(搗碎
    ,炒微黃),白術(shù)1兩
    ,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0.3 主治

    大腸虛冷,腸鳴腹痛

    ,食不消化

    20.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20.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21 《圣惠》卷四十九 21.1 方名

    吳茱萸散

    21.2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微炒)
    ,鱉甲3兩(涂醋
    ,炙令黃
    ,去裙襕)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當歸3分(銼,微炒)
    ,京三棱1兩(微炮
    ,銼)
    ,檳榔1兩

    21.3 主治

    痃癖氣不消。

    21.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食前以暖酒調(diào)下。

    2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22 《圣惠》卷四十二 22.1 方名

    吳茱萸散

    22.2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半夏1兩(湯洗7遍
    ,去滑),白術(shù)1兩
    ,鱉甲1兩(涂醋
    ,炙令黃,去裙襕)
    ,赤茯苓1兩,前胡1兩(去蘆頭)
    ,青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焙)
    ,京三棱1兩,桂心1兩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檳榔1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22.3 主治

    胸痹噎塞,不能下食

    2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

    ,加生姜半分
    ,大棗3個,煎至5分
    ,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3 《圣惠》卷五十九 23.1 方名

    吳茱萸散

    23.2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
    ,白術(shù)3分
    ,白石脂1兩
    ,木香半兩,當歸1兩(銼
    ,微炒),黃連半兩(去須
    ,銼
    ,微炒)
    ,干姜3分(炮裂
    ,銼),厚樸1兩半(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23.3 主治

    久冷痢不止

    ,心腹疼痛,飲食不消
    ,四肢乏力。

    2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粥飲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2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24 《圣惠》卷九十 24.1 方名

    吳茱萸散

    24.2 組成

    吳茱萸半兩(微炒),赤小豆半兩

    ,熏黃半兩(研入),鴿糞半兩(微炒)
    ,白礬灰半兩
    ,葶藶子1分(微炒)
    ,皂莢1分(燒灰)
    ,漏蘆1分。

    24.3 主治

    小兒頭面風瘡

    ,及身上
    ,或如麻豆,多癢

    24.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生油旋調(diào)

    ,涂瘡上
    。以愈為度

    2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25 《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25.1 方名

    吳茱萸散

    25.2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

    ,炒)1分
    ,硫黃(研)1分,桂(去粗皮)1分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分,芎?1分

    25.3 主治

    傷寒,手足厥冷

    ,面青
    ,唇口無色,心中寒栗

    25.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煎艾葉湯調(diào)下

    。陰盛者
    ,兼灸氣海數(shù)10壯

    25.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6 《圣濟總錄》卷三十三 26.1 方名

    吳茱萸散

    26.2 組成

    吳茱萸(湯洗3遍,焙干

    ,炒)1分,檳榔(銼)3分
    ,當歸(切
    ,焙)3分,木香3分
    ,郁李仁(微炒
    ,去皮)3分。

    26.3 主治

    傷寒后腳氣

    ,心腹妨悶脹痛,坐臥不安

    26.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

    ,用水1盞,煎至7分
    ,去滓,食前溫服

    26.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27 《圣惠》卷十一 27.1 方名

    吳茱萸散

    27.2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半夏3分(湯洗7遍
    ,去滑),麻黃1兩(去根節(jié))
    ,肉桂1兩(去粗皮),干姜3分(炮裂
    ,銼)
    ,白術(shù)半兩
    ,附子3分(炮裂
    ,去皮臍),細辛半兩
    ,天南星半兩(炮裂),木香半兩

    27.3 功效

    回陽

    27.4 主治

    陰毒傷寒。

    27.5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

    ,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
    ,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衣覆取汗
    ,如人行10里未汗,即再服之

    27.6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8 《雞峰》卷二十二 28.1 方名

    吳茱萸散

    28.2 組成

    檳榔1兩

    ,硫黃半兩
    ,吳茱萸1錢
    ,川烏頭1個

    28.3 主治

    風寒濕注

    ,下成瘡

    28.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摻瘡上;干者油調(diào)敷之

    2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9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
    ,名見《明醫(yī)指掌》卷八 29.1 方名

    吳茱萸散

    29.2 組成

    白礬2錢

    ,吳茱萸2錢,樟腦半錢
    ,輕粉5分,寒水石2錢半
    ,蛇床3錢
    ,黃柏1錢,大黃1錢
    ,硫黃1錢
    ,檳榔1個。

    29.3 主治

    春天發(fā)瘡疥

    29.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調(diào)

    ,先洗瘡去疥,再敷之。

    2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9.6 用藥禁忌

    不宜抓破敷

    30 《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30.1 方名

    吳茱萸散

    30.2 組成

    吳茱萸(水浸一宿,焙干

    ,炒)半兩
    ,鶴虱(微炒)1兩半。

    30.3 主治

    蛔心痛

    30.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空心溫酒調(diào)下。

    30.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31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31.1 方名

    吳茱萸散

    31.2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

    ,炒)
    、白芷各等分。

    31.3 主治

    牙齒疼

    31.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用沸湯浸藥1錢匕

    ,漱疼處。

    31.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32 《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32.1 方名

    吳茱萸散

    32.2 組成

    吳茱萸(湯洗過

    ,炒)、楝實49個
    ,巴豆半兩(捶令微破
    ,3味同炒,候入楝實黃焦色
    ,去巴豆
    、茱萸不用,將楝實去核用)
    ,沉香半兩
    ,木香1分
    ,馬藺花(炒)1分,茴香子(炒)1分

    32.3 主治

    小腸疝氣

    ,牽引臍腹疼痛
    ,腰曲不伸。

    32.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炒蔥酒調(diào)下
    ,空心、夜臥
    、發(fā)時服。

    32.5 制備方法

    上除巴豆

    、吳茱萸不用外
    ,為散。

    33 《醫(yī)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33.1 方名

    吳茱萸散

    33.2 組成

    吳茱萸1兩

    ,薯蕷2兩。

    33.3 主治

    產(chǎn)后余血不盡

    ,多結(jié)成(
    ??疒爾)

    33.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

    ,日3次,酒送下

    3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34 《嬰童百問》卷四 34.1 方名

    吳茱萸散

    34.2 吳茱萸散的別名

    茱萸散

    34.3 組成

    吳茱萸不拘多少。

    34.4 主治

    初生兒吃乳后口內(nèi)即生白屑

    ,煩躁
    ;亦治口瘡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chǎn)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chǔ)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百科

    ,馬上計算

    34.5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醋調(diào),敷兒腳心內(nèi)

    。退即去之。

    35 《圣惠》卷四十八 35.1 方名

    吳茱萸散

    35.2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白術(shù)1兩
    ,當歸1兩(銼碎,微炒),紫菀1兩(去苗土)
    ,檳榔1兩
    ,桂心1兩
    ,鱉甲1兩(涂醋
    ,炒令黃,去裙襕)
    ,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
    ,微炒)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35.3 主治

    積聚

    ,心腹脹痛,飲食減少
    ,四肢不和

    35.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
    ,去滓
    ,食前稍熱服。

    35.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36 《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36.1 方名

    吳茱萸散

    36.2 組成

    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干)3分

    ,蓽茇半兩
    ,胡椒1分
    ,高良姜半兩
    ,當歸(切,焙)3分
    ,防葵(銼碎)3分,白茯苓(去粗皮)3分
    ,陳橘皮(水浸
    ,去瓤
    ,微炒)半兩
    ,檳榔2個(微煨)

    36.3 主治

    厥心痛,及氣膈心痛

    36.4 吳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

    ,日晚再服

    3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古籍中的吳茱萸散 《明醫(yī)指掌》:[卷八外科]瘡瘍疥癬證十

    氣因而虧損

    ,以致羸者多矣
    。疥瘡干疥
    ,開郁為主
    ,吳茱萸散敷,或黃連
    、大黃末豬膽調(diào)敷。濕疥
    ,一上散
    。沙瘡...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治脾胃氣虛冷水谷不化諸方

    。水谷不化

    。心腹疼痛。四肢無力
    。少思飲食
    。宜服吳茱萸散方。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煨(炒)〕當歸(...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治大腸虛冷諸方

    前稍熱服

    。治大腸虛冷
    。腸鳴腹痛
    。食不消化。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陳橘皮(一兩...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一]治陰毒傷寒諸方

    稍熱服

    。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
    。治陰毒傷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仃枀擒镙巧⒎健擒镙牵ㄒ粌蓽弑楸焊晌⒊矗鈽悖ǘ扇?..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二]治胸痹噎塞諸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hangshi/1123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大劑量細辛配方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黨參

    、黑附片、茯苓
    、炙甘草、懷牛膝
    、細辛
    、威靈仙、白
    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有哪些三七作為我們?nèi)粘3R姷囊环N中藥藥材
    ,對于我們?nèi)梭w的許多的疾病都是有著極好的治療作用的
    常吃山楂降血壓降血脂護血管
    山楂的食療價值非常高
    ,山楂也叫作山里紅
    ,有很多的別稱。山楂是女性和老年人的最愛
    ,是因為山楂可以幫助人們美容減肥
    ,幫助老年人保護心血管、抗癌防癌
    。山楂的食療價值非常高
    ,而且種植范圍比較廣泛,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比較多見
    關(guān)于鹿茸的五種最佳吃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