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頭藥品名稱:川烏頭別名:川烏、五毒根
、烏喙藥品類別:中草藥主要產(chǎn)地:其它藥品價格:[藥物]為植物毛茛科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Pcbx.栽培品的塊根
。產(chǎn)于四川。夏季挖出全株
,除去莖葉,再將子根摘下,分取母根
,曬干,生用
,多制用
。制種烏:生藥浸泡,每日換水2次
,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
,每100公斤再用生姜、皂角
、甘草各600克搗絨加水淹蓋藥面
,泡至透心
,無麻辣味。共煮至浸淤吸干
,生藥內(nèi)無白心時取出
,除出輔料。曬至半干
,燜潤后切片
,曬干。[藥化]含烏頭堿
。水解為次烏頭堿
、烏頭原堿。[藥理](1)具抗癌活性:烏頭堿對肝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2)皮下注射烏頭堿0.05毫克/公斤于電刺激鼠尾法的大鼠
,即有鎮(zhèn)痛作用,效果較嗎啡3毫克/公斤體重的作用還強
。次烏頭堿和烏頭原堿用熱板測定法對小鼠有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作用
。(3)烏頭堿有局部麻醉作用,對動物的各種神經(jīng)末梢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先使興奮
,繼之麻痹
,知覺喪失。(4)煎劑或其生物總堿作靜脈注射
,可引起麻醉貓的冠肪血流量增加至20~70%
,作用可達10~20分鐘。烏頭三并使血壓下降
。小劑量烏頭堿能使動物心率亦慢
,大劑量則引起心率不整,甚至纖維性顫動
。(5)煎劑腹腔注射或口服對實驗動物的甲醛性及蛋清性踝關(guān)節(jié)腫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6)煎劑劑量達大(1次服15~60克)或連續(xù)服用,可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先覺口
、舌及肢體發(fā)麻
,繼之惡心、哎吐
、煩躁不安
,言語困難,血壓下降
,四肢攣搐
,最后則導(dǎo)至神志不清
,呼吸誤竭與心臟麻痹
。[藥性]辛
、苦、熱
。大毒
。歸肝、脾
、心經(jīng)
。[藥效]敗毒抗癌、祛風(fēng)止痛
、醫(yī)瘡消腫
。[藥用](1)敗毒抗癌,用于癌瘤積毒:肝癌烏頭堿100~300微克
,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靜肪滴注
,日1次,迄總量達3000微克為1療程
。宜于原發(fā)性肝癌
。有效率66.6%。乳腺癌川烏頭
、胎盤粉
、延胡索、草烏
、當(dāng)歸
、乳香、沒藥
、蜈蚣各9克
,全蝎、血竭
、肉桂
、三七粉、玳瑁各6克
,紅參
、輕粉各3克,干蟾皮(粉)2枚共研細末
,為抗癌粉
,分10份,納入膠囊
,早
、晚各服1份,溫開水送服
。能使腫痛緩解
,結(jié)核消散
。淋巴肉瘤生川烏、生草烏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量搗爛,陳醋調(diào)膏
,外敷腫瘤
,日1次。能使壓迫癥狀消失
,淋巴結(jié)腫大逐漸縮小
。骨肉瘤制川烏、制草烏
、制乳香
、制沒藥、炙甘草各6克
,山豆根12克
,三棱、莪術(shù)
、紫草根
、地龍各9克,馬錢子(末)0.3克(另吞)水煎服
,日1劑
。可使瘤腫逐漸消散
,劇痛緩解
。宜于早、中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蛇m當(dāng)結(jié)合放療及手術(shù)治療。鼻咽癌制川烏
、老鼠勒
、七星劍、鐵包金
、入地金牛
、茜草、蒺藜
、穿破石
、山慈姑各6克,茅莓、丹參
、鉤藤
、走馬胎各12克,大棗24克水煎2次
,早
、晚分服
。迄疼痛解除
,腫物縮小,枯萎
、脫落
。皮膚纖維瘤川烏頭、黃藥子
、三七
、重樓、元胡
、芒根
、山慈姑各30克,冰片6克共研細末
,為抗癌止痛散
,每服3克,日3次
,溫開水送服
。能解除劇烈刺痛,軟縮纖維腫瘤
。亦可結(jié)合手術(shù)切除
。(2)祛風(fēng)止痛,用于風(fēng)邪痛痹:風(fēng)濕痹痛生川烏(去皮尖
,為末)6克
,糯米60克加水,用慢火熬煮為川烏粥
,下姜汁與密各1茶匙
,早、晚空腹溫服
。手術(shù)疼痛生川烏磨成細粉
,按10%比例浸入70%酒精中,24小時后過濾
,貼敷用(應(yīng)新鮮配制
,使用時間以不超過1個月為宜)。輕度疼痛用后即可消失。一般還可作小手術(shù)的粘膜表面麻醉用
,用時以藥析浸濕擰干
,敷貼于需要麻醉的部位,經(jīng)5~10分鐘后
,即可施行手術(shù)
。(3)醫(yī)瘡消腫,用于瘡癰腫毒:瘡疸腫毒川烏頭(炒)
、黃柏(炒)各30克蜂密調(diào)涂
,留頭,干則以米泔潤之
。陰疸浸腫生川烏
、生草烏各適量搗爛外敷。跌打傷腫生川烏30克
,草烏
、紅花、烏梅
、甘草各0克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
,每服5毫升,日3次
,局部用藥棉蘸藥水外敷腫處
。[藥量]煎劑:6~12克。丸散:0.2~1.5克
。酒劑:3~10%
,15~45毫升。孕婦忌服
。高烏頭植物名稱高烏頭草玉梅A.sinomontanum別名牛扁學(xué)名AconitumsinomontanumNakai科名毛茛科Ranunculaceae屬名烏頭屬AconitumL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
。具直根。莖直立
,圓柱形
,微具棱,無毛或疏被短柔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1片,具長柄
,無毛
,葉片輪廓腎形或圓形,基部深心形
,3深裂幾達基部
,中裂片倒卵狀菱形
,再不等3淺裂,先端具不規(guī)則的卵狀銳齒牙
,側(cè)裂片寬于中裂片
,不等2-3深裂,裂片再2-3淺裂
,先端具不規(guī)則銳齒牙
,上面無毛,背面疏生短柔毛
,邊緣具短睫毛
。總狀花序頂生
,下部具分枝
,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烤?苞片
,中部具2小苞片;萼片5
,淡紫色
,上方萼片高筒狀,側(cè)萼片倒卵形
,下方萼片狹卵形或倒卵形
,外面密被反曲的短柔毛,側(cè)萼片里面具1簇長柔毛
;蜜葉具長爪
,距內(nèi)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月
。生境多生于林緣、灌叢
。分布我國河北
、山西、陜西
、甘肅
、青海、河南
、湖北
、四川、貴州等省
。用途根藥用
,有毒,能消腫止痛、活血散瘀
、祛風(fēng)
。
川烏頭
藥品名稱:川烏頭
別名:川烏、五毒根
、烏喙
藥品類別:中草藥
主要產(chǎn)地:其它
藥品價格:
[藥物]
為植物毛茛科烏頭.栽培品的塊根
。產(chǎn)于四川。
夏季挖出全株
,除去莖葉
,再將子根摘下,分取母根
,曬干
,生用,多制用
。
制種烏:生藥浸泡
,每日換水2次,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
,每100公斤再用生姜
、皂角、甘草各600克搗絨加水淹蓋藥面
,泡至透心
,無麻辣味。共煮至浸淤吸干
,生藥內(nèi)無白心時取出
,除出輔料。曬至半干
,燜潤后切片
,曬干。
[藥化]
含烏頭堿
。水解為次烏頭堿
、烏頭原堿。
[藥理]
(1)具抗癌活性:烏頭堿對肝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
(2)皮下注射烏頭堿0.05毫克/公斤于電刺激鼠尾法的大鼠
,即有鎮(zhèn)痛作用,效果較嗎啡3毫克/公斤體重的作用還強
。次烏頭堿和烏頭原堿用熱板測定法對小鼠有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作用
。
(3)烏頭堿有局部麻醉作用,對動物的各種神經(jīng)末梢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先使興奮
,繼之麻痹
,知覺喪失
。
(4)煎劑或其生物總堿作靜脈注射,可引起麻醉貓的冠肪血流量增加至20~70%
,作用可達10~20分鐘
。烏頭三并使血壓下降。小劑量烏頭堿能使動物心率亦慢
,大劑量則引起心率不整
,甚至纖維性顫動。
(5)煎劑腹腔注射或口服對實驗動物的甲醛性及蛋清性踝關(guān)節(jié)腫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
(6)煎劑劑量達大(1次服15~60克)或連續(xù)服用
,可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先覺口、舌及肢體發(fā)麻
,繼之惡心
、哎吐、煩躁不安
,言語困難
,血壓下降,四肢攣搐
,最后則導(dǎo)至神志不清
,呼吸誤竭與心臟麻痹
。
[藥性]
辛
、苦、熱
。大毒
。歸肝、脾
、心經(jīng)
。
[藥效]
敗毒抗癌、祛風(fēng)止痛
、醫(yī)瘡消腫
。
[藥用]
(1)敗毒抗癌,用于癌瘤積毒:
肝癌烏頭堿100~300微克
,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靜肪滴注
,日1次,迄總量達3000微克為1療程
。宜于原發(fā)性肝癌
。有效率66.6%。
乳腺癌川烏頭
、胎盤粉
、延胡索
、草烏、當(dāng)歸
、乳香
、沒藥、蜈蚣各9克
,全蝎
、血竭、肉桂
、三七粉
、玳瑁各6克,紅參
、輕粉各3克
,干蟾皮(粉)2枚共研細末,為抗癌粉
,分10份
,納入膠囊,早
、晚各服1份
,溫開水送服。能使腫痛緩解
,結(jié)核消散
。
淋巴肉瘤生川烏、生草烏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量搗爛,陳醋調(diào)膏
,外敷腫瘤
,日1次。能使壓迫癥狀消失
,淋巴結(jié)腫大逐漸縮小
。
骨肉瘤制川烏、制草烏
、制乳香
、制沒藥、炙甘草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