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方三十首
屬性:治小兒身熱頭痛
小兒欲下
千金不傳方∶(臣億等詳序例中凡云
,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快,病重者當(dāng)用之,方中并無赤丸,而此用朱砂,又力緊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巴豆、蕤核仁(各十八銖)麥冬(十銖)甘草(五銖)朱砂、甘遂(各二銖)牡蠣蠟(各八銖)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納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丸治小兒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
,乳汁不起兒,乳哺不為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瘠,四肢痿、繚戾,服之可令充悅方∶芍藥、柴胡(各二兩)大黃、人參(各一兩)干姜(如熱以枳實代)甘草(各半兩)鱉甲茯苓(各一兩半)上八味為末,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歲以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屬性: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方
牛黃(三銖)附子(一枚)真珠
屬性: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
,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方。芒硝
、大黃(各四兩)半夏、甘遂(各二兩)代赭(一兩)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上七味為末,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納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qiáng)者納少蜜。百日兒服如胡豆一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治八歲以上兒熱結(jié)痰實
治十五以下兒熱結(jié)多痰
屬性:治小兒結(jié)實,乳食不消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真珠(六銖)杏仁
屬性:治少小癖實壯熱
牛黃
屬性:治小兒心下痞
芫花
屬性:治小兒痰實結(jié)聚
真珠(半兩)麥冬(一兩)蕤仁(二百枚)巴豆(四十枚)上四味為末蜜丸
屬性:治少小腹中結(jié)堅
,脅下有疹,手足煩熱方。鱉甲、白芍
、大黃(各三十銖)茯苓、柴胡、干姜(各二十四銖)桂心(六銖)蟲蠐螬(各二十枚)上九味以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漸漸加之,以知為度。屬性: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方
。鱉頭(一枚)甘皮(半兩)虻蟲、蟲
治小兒羸瘦,宜常服不妨乳方∶甘草五兩為末蜜丸
屬性:治小兒五六日不食,氣逆方
桂心
屬性:治少小胃氣不調(diào)
,不嗜食生肌肉方。干地黃
、大黃(各一兩六銖)茯苓(十八銖)當(dāng)歸、柴胡、杏仁(各半兩)上六味為末,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屬性:治少小脅下有氣內(nèi)痛
,喘逆氣息難,往來寒熱,羸瘦不食方。馬通中粟(十八銖)杏仁
、紫菀、細(xì)辛(各半兩)五味子、石膏、秦艽、半夏、茯苓(各六銖)上九味為末蜜丸,服如小豆十丸,日三,不知加至二十丸。治少小腹脹滿方∶燒父母指甲灰
又方
、韭根汁和豬脂,煎細(xì)細(xì)服之。又方、車轂中脂和輪下土如彈丸
,吞之立愈。又方、米粉
、鹽等分,炒變色,腹上摩之。屬性:治小兒胎寒KT
、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方(一名黑丸)。當(dāng)歸
、野狼毒(各九銖)吳茱萸(一作杏仁)川椒(各半兩)細(xì)辛、干姜、附子(各十八銖)巴豆(十枚)豉(七合)上九味搗八種下篩,秤藥末令足,研巴豆如膏,稍稍納藥末,搗令相得,蜜和,桑杯盛,蒸五升米飯,下出搗一千杵,一月兒服如黍米一丸,日一夜二屬性:治小兒胎寒KT
腹內(nèi)溫為治小兒忽患腹痛
屬性:治小兒暴腹?jié)M欲死方。
半夏隨多少
治小兒霍亂吐痢方∶人參(一兩)濃樸
、甘草(各半兩)白術(shù)(十八銖)上四味、咀,以水二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兒分二服,中間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膩等屬性:治毒瓦斯吐下,腹脹逆害乳哺方
藿香(一兩)生姜(三兩)青竹茹
治孩子霍亂已用立驗方∶人參
又方
治小兒霍亂方∶牛涎灌口中一合。
又方
治少小吐痢方∶亂發(fā)(半兩燒灰)鹿角(六銖)上二味為末
治小兒癖
●:.com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按牲畜叫聲和發(fā)病形態(tài)命名的癇病·五癇 4.1馬
2英文參考 five s of epilepsy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3概述 五癇為病證名[1]。古代對各種癇證的統(tǒng)稱[1]
4按牲畜叫聲和發(fā)病形態(tài)命名的癇病·五癇 五癇為按牲畜叫聲和發(fā)病形態(tài)命名的癇病[1]
5按五臟分屬命名·五癇 五癇按五臟分屬命名
6風(fēng)癇、食癇
7
……
治兩脅疼痛:枳實50克 白芍藥(炒)
治奔豚氣痛:枳實炙為末.飲下方寸匕 日三夜一.(《外臺》)
枳實的副作用
【 現(xiàn)代研究 】
化學(xué)成分:酸橙果皮含揮發(fā)油
藥理作用:枳實能緩解乙酰膽堿或氯化鋇所致的小腸痙攣
,可使胃腸收縮節(jié)律增加;枳實能使膽囊收縮、奧狄氏括約肌張力增加;枳實、枳殼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枳實與枳殼具有抗?jié)冏饔茫昏讓嵒蜩讱ぜ鍎σ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臨床研究:以枳實通降湯(枳實
、代赭石、蒲公英、白術(shù)、黨參等)加減,每日1劑,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總有效率97.62%(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1,10:637);枳實理中湯加味(枳實、白術(shù)、黨參、干姜、甘草等)水煎服,治療胃下垂40例,總有效率為90%(吉林中醫(yī)藥2000,4:25);以烏梅枳實散(兩藥各100g)研為細(xì)末,每天服2次,每次5—8g,治療子宮脫垂有良效(河南中醫(yī),1987,5:45);以枳實30g,葶藶子30—50g,大棗15枚,水煎每日1劑,治療心力衰竭50例次,總有效率為96%(中醫(yī)雜志,1989【 副作用 】
(一)傳統(tǒng)文獻(xiàn)
《本草綱目》:枳實、枳殼無毒
《得配本草》:枳實“大損真元,非邪實者
(二)毒理試驗
LD50:其注射液小鼠靜注的LD50為71.8 g/kg±6.5g/kg。
毒性反應(yīng): ?枳實注射液給麻醉犬靜注半小時內(nèi)累積達(dá)2g/kg時
說明毒性很小
。(三)臨床觀察
無毒
。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脾虛泄瀉病人腹脹用了枳實有時會感到脹氣加重。枳實是破氣藥,所以一般用于實證氣滯腹脹,而不用于氣虛腹脹。枳殼一般也以用于實證氣滯腹脹為宜,虛證腹脹也可使用。【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涂或炒熱熨。【注意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①《醫(yī)學(xué)入門》:"虛而久病
②《本草備要》:"孕婦及氣虛人忌用。"
③《得配本草》:"大損真元
枳實的食用方法
(一)養(yǎng)生藥膳
牛肚枳實砂仁湯
原料:牛肚250克